2021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机遇与挑战
    顾炎,曹雪涛
    2021, 28(1):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1
    [摘要](881) [HTML](0) [PDF 861.91 K](2070)
    摘要: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模式的创新,肿瘤免疫的研究迎来了飞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疗效,共同推动了肿瘤免疫学从机制研究到临床转化、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的整体提升。然而,肿瘤免疫学研究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临床肿瘤的动物模型复制、肿瘤内在调控的复杂性及其与宿主微环境的关系、免疫治疗靶点的筛选及疗效预测,这些问题限制了肿瘤免疫的深入发展及进一步应用,但也给基础与临床免疫学研究者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因此,本文从研究模式的转变、研究机制的创新、研究方向的拓展、治疗靶点的筛选与评估、研究技术的革新与应用等五个方面,总结并展望了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  表达LAG-3抗体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抗瘤性
    欧阳一彬,何青龙,孙衍昶,莫业和,李渭亮
    2021, 28(1):11-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2
    [摘要](383) [HTML](0) [PDF 2.85 M](751)
    摘要:
    目的:探讨共表达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 LAG-3)抗体(LAG-3 antibody,aLAG)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在溶瘤腺病毒Ad3的骨架中插入aLAG序列,获得重组溶瘤腺病毒Ad3-aLAG。应用WB法检测感染成胶质细胞瘤GL261细胞中aLAG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重组溶瘤腺病毒对GL261细胞的杀伤能力,通过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重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的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溶瘤腺病毒可以有效表达aLAG(P<0.01),并且可以在体外杀伤GL261细胞(P<0.01)。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重组溶瘤腺病毒Ad3-aLAG较Ad3溶瘤腺病毒而言肿瘤抑制能力更强(P<0.01),并且可以有效增强移植瘤组织中 CD3+ T 细胞的浸润(P<0.01)、增强浸润 T 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1)。结论:Ad3-aLAG重组溶瘤腺病毒在体内外均显著抑制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增强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为成胶质细胞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3  lncRNA GTSE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NCaP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鲁帅奇,李小辉,郝彤彤,韩兴涛,张寒
    2021, 28(1):17-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3
    [摘要](449) [HTML](0) [PDF 1008.10 K](1168)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TSE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影响LNCaP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C4-2B、22Rv1、DU-145和正常前列腺滤泡上皮细胞RWPE-1,用qPCR法检测癌组织及细胞系中GTSE1-AS1的表达水平。将GTSE1-AS1过表达质粒(实验组)或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转染至LNCaP细胞,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过表达GTSE1-AS1对LNCa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GTSE1-AS1与miR-324-3p、F框/WD重复域蛋白7(FBXW7)三者的靶向关系,用qPCR法和WB法检测过表达GTSE1-AS1对下游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GTSE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GTSE1-AS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低于RWPE-1细胞(P<0.05或P<0.01)。过表达GTSE1-AS1可显著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 或 P<0.01)。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证实GTSE1-AS1互补结合miR-324-3p,miR-324-3p互补结合FBXW7。过 表 达 GTSE1-AS1可显著降低LNCaP细胞中miR-324-3p 的表达水平(P<0.01),促进 FBXW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 GTSE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均低表达,过表达GTSE1-AS1可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iR-324-3p表达从而促进FBXW7基因的表达。
    4  lncRNA GAS6-AS2靶向miR-125a-3p调控肺癌A549细胞紫杉醇敏感性
    彭文,范长玲,张浩
    2021, 28(1):23-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4
    [摘要](347) [HTML](0) [PDF 4.60 M](773)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GAS6-AS2 对肺癌 A549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紫杉醇(paclitaxel,PTX)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 qPCR 法检测肺癌 A549 和 A549/PTX 细胞中 GAS6-AS2 和miR-125a-3p的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si-NC、si-GAS6-AS2、miR-NC、miR-125a-3p、pcDNA、pcDNA-GAS6-AS2、si-GAS6-AS2+anti-miR-NC、si-GAS6-AS2+anti-miR-125a-3p 等转染入 A549/PTX 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1、5、10、20、40 nmol/L)PTX 处理 A549 和 A549/PTX 细胞,WB 法检测细胞中增殖、迁移与侵袭相关蛋白 cyclin D1、p21、MMP2 和 MMP9 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PTX对A549/PTX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GAS6-AS2 和 miR-125a-3p 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 GAS6-AS2 在 A549/PTX 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A549细胞(P<0.01),miR-125a-3p在A549/PTX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549细胞(P<0.01)。不同浓度PTX处理后A549/PTX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A549细胞(均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GAS6-AS2 或过表达 miR-125a-3p 联合 PTX 处理均可抑制 A549/PTX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 PTX 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上调p21表达量,下调cyclin D1、MMP2和MMP9表达量(均P<0.01)。GAS6-AS2靶向负调控miR-125a-3p的表达。干扰miR-125a-3p可逆转抑制GAS6-AS2对A549/PTX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PTX敏感性的作用(均P<0.01)。结论:抑制GAS6-AS2通过靶向miR-125a-3p抑制肺癌A549/PTX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强细胞PTX敏感性,GAS6-AS2是肺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5  细胞角蛋白13通过PTEN抑制PI3K/AKT/mTOR通路增强鼻咽癌HNE1细胞放疗敏感性
    王欢,万佳,施明,王锦,余宏
    2021, 28(1):31-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5
    [摘要](405) [HTML](0) [PDF 1.19 M](1077)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 13(cytokeratin 13,CK13)对鼻咽癌HNE1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 HNE1 细胞分为对照组、anti-CK13#a 组及 anti-CK13#b 组(敲减CK13)、对照组+西罗莫司处理组(100 nmol/L 的西罗莫司处理 1 h)、anti-CK13#a+西罗莫司处理组(100 nmol/L 的西罗莫司处理1 h),经放疗处理(200 cGy/min剂量照射5 min)后,用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qPCR 法检测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TEN的表达,WB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放疗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敲减CK13后HNE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c-caspase-3和γH2AX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p-AKT和p-S6K表达明显升高(P<0.01)、PTE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敲减CK13+西罗莫司(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可以回复敲减CK13导致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敲减CK13通过下调PTEN蛋白水平进而增强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最终降低HNE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6  miR-144-3p靶向调控E2F3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李瑞晓,李雪莲,唐启胜,王磊,马善金,张波
    2021, 28(1):37-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6
    [摘要](326) [HTML](0) [PDF 1.87 M](988)
    摘要:
    目的:探讨miR144-3p在膀胱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T24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手术切除的36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株 T24 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株 SV-HUC-1,用 qPCR 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 miR144-3p 的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144-3p mimics、miR-NC等转染进T24细胞,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T24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44-3p与E2F转录因子3(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3,E2F3)的结合位点,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3p与E2F3的靶向关系,WB实验检测细胞中miR-144-3p与E2F3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44-3p在膀胱癌组织和细 胞 中 低 表 达( 均 P<0.01),其 中 肌 层 浸 润 性 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组织(P<0.05)。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证实 ,miR-144-3p 与E2F3表达存在靶向调节关系 。 miR-144-3p 过 表 达 可 抑 制 T24 细胞 的 增 殖和侵袭能力(均P<0.01),同时下调 E2F3的表达水平(P<0.01);当上调 E2F3 表达时,对细胞侵袭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则被逆转。结论:miR-144-3p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其通过靶向调控E2F3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7  HHLA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源,冯珺,黄浩,朱玉兰,郑盼盼,肖文璐,陈陆俊,蒋敬庭,卢斌峰
    2021, 28(1):43-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7
    [摘要](385) [HTML](0) [PDF 2.32 M](785)
    摘要: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 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 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subfamily H long terminal repeat 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人HCC组织中HHLA2 mRNA表达与B7家族基因的相关性,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HLA2的表达。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HLA2 表达水平的差异,用 χ2检验分析 HCC 组织中 HHLA2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的预后价值。结果:HCC组织中HHLA2 mRNA表达水平与B7家族CD274、C10orf54、PDCD1LG2、ICOSLG和CD276相关;HCC组织中HHLA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χ2=4.531,P<0.05);HHLA2低表达的HCC患者OS较HHLA2高表达患者显著延长(HR=1.878,95%CI:1.066~3.309,P<0.05);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肿瘤大小(HR=2.493,95%CI: 1.310~4.742,P<0.01)可作为HCC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HLA2表达与H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是HCC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8  miR-12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永强,施鹏伟,刘晓晓,师文楷,刘一鸣
    2021, 28(1):48-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8
    [摘要](350) [HTML](0) [PDF 2.89 M](671)
    摘要:
    目的:检测miR-12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过表达对Tca811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O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和人口腔角质细胞株HOK,用qPCR法检测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26的表达,分析 miR-126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6 mimics、miR-NC质粒分别转染进Tca8113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Trasn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WB法检测凋亡、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26在OSCC组织和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 HOK 细胞(均 P<0.01)。miR-126 表达与 OSCC 患者的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均 P<0.05),miR-12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转染miR-126 mimics后,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Bcl-2、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Bax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miR-126在OSCC组织及Tca8113细胞中低表达,上调miR-126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9  锌-α2-糖蛋白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大旭,张艳锋,鲜文峰,王刘玉,范兆阳,万全会,李刚
    2021, 28(1):55-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09
    [摘要](320) [HTML](0) [PDF 1.19 M](1110)
    摘要: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zinc-α2-glycoprotein 1,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骨肉瘤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AZGP1表达。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均随访满5年,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数量和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 OS 的多因素分析。结果:AZGP1 在骨肉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7.42% vs 32.26%,P<0.01),AZGP1阳性表达率在不同Eneeking分期、是否软组织浸润和是否肺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ZGP1 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 OS 和 5 年 OS 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 24.19±2.68)vs(43.07±3.70)个月 ,P<0.01;18.75% vs 64.29%,P<0.01];AZGP1 表达和肺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3.407、3.647,均P<0.05)。结论:AZGP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恶性化指标及预后有关,可能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10  lncRNA HUL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563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赵阳,葛雷,单中杰
    2021, 28(1):60-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0
    [摘要](353) [HTML](0) [PDF 1.30 M](651)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ULC 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沉默HULC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10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用qPCR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细胞中HULC的表达,并分析HULC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HULC对预后的影响。利用 siRNA 干扰技术将 si-HULC、si-NC 质粒转染进 5637 细胞中,分别采用 CCK-8 法、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沉默HULC对563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膀胱癌组织中HUL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HULC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均P<0.05),HULC高表达患者的OS与PFS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均P<0.05)。5637细胞中HUL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V-HUC-1细胞(P<0.01),沉默HULC后的563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lncRNA HULC在膀胱癌组织及5637细胞中均高表达,沉默HULC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凋亡。
    11  转凝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陈瑜,崔发财,张银苹,张冰,王媛媛,夏庆欣
    2021, 28(1):67-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1
    [摘要](279) [HTML](0) [PDF 1.67 M](701)
    摘要: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7例CRC患者的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CRC细胞系SW620、SW480、HCT116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株FHC,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TAGLN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qPCR法和WB法分别检测CRC细胞中TAGL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将si-TAGLN、si-Ctrl转染进SW48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沉默TAGLN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用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AGLN 在 CRC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P<0.05或P<0.01)。TAGLN mRNA及蛋白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HC细胞(均P<0.01)。沉默TAGLN后,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结论: TAGLN在CR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TAGLN可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2  肝癌祖细胞在肝细胞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杨倩雯,王红阳,陈磊
    2021, 28(1):74-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2
    [摘要](399) [HTML](0) [PDF 1.09 M](950)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HCC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祖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enitor cell,HcPC)是一种癌前病变中所含有的肿瘤起始细胞,对HcPC的发生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系统阐述,可能对HCC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HcPC的生物标志物,如CD44、EpCAM、SOX9、OV6以及CK19等在HCC发生中所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表达水平的升高对肝细胞的恶性转化、HcPC干性的维持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HcPC的研究有望为HCC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而通过阻止HcPC向HCC的恶性转化也有望成为一种治疗HCC的新方法。本文尝试对 HcPC 的发现过程、HcPC 的主要来源、现有 HcPC 相关生物标志物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期望有助于今后HcPC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13  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答及其机制
    纪伟,崔久嵬,李薇
    2021, 28(1):82-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3
    [摘要](395) [HTML](0) [PDF 1.23 M](699)
    摘要:
    人类肠道菌群种类超过1 000种,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微生物群,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宿主免疫构建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答和IC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测序分析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及免疫治疗间的探索维度,干预和塑造肠道菌群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微生物制品的食源性添加、粪菌移植等研究尚未获得足够证据,肠道菌群的免疫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ICI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4  HER2阳性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潘云枫,刘宝瑞,魏嘉
    2021, 28(1):90-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4
    [摘要](607) [HTML](0) [PDF 680.87 K](951)
    摘要: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胃癌是胃癌的重要亚型,靶向HER2的免疫治疗能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已成为晚期胃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动机体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发挥抗肿瘤效应。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二线、三线及以后,其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的小样本试验性应用获得了初步的疗效,提示HER2阳性胃癌免疫治疗的使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文将从现有的主要免疫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细胞)和治疗性疫苗三个方面,整合临床前实验与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阐述HER2阳性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HER2阳性胃癌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同时对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展望HER2阳性胃癌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及研究的新方向。
    15  环状RNA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秦静,刘丽华
    2021, 28(1):97-1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5
    [摘要](391) [HTML](0) [PDF 550.94 K](652)
    摘要: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居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晚期诊断、高复发和高转移与其不良预后相关。胃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潜在机制尚待探索。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以单链共价闭环结构为特征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circRNA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circRNA在胃癌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胃癌中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的病理特征相关,并通过调控一些靶基因、mi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提示circRNA可能是胃癌诊断和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论述近年来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胃癌诊治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