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8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肿瘤精准医疗
    杨梅,唐乐怡,訾晓渊
    2021, 28(11):1053-1060.
    [摘要](192) [HTML](0) [PDF 923.71 K](403)
    摘要: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以单个细胞为单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全方位分析单个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其已成为现代生物 学深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工具,使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研究达到了传统测序方法难以实现的极高精确度和灵敏度。 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又称“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已成为最广泛应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简要介绍scRNA-seq技术 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和方法,系统阐述其应用在肿瘤异质性、肿瘤转移、肿瘤免疫、肿瘤耐药等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肿瘤精 准医疗的临床转化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肿瘤精准医疗迈向更高水平。
    2  lncRNA TOB1-AS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微,王佳丽,贾云泷,刘天旭,段玉青,刘丽华
    2021, 28(11):1061-1067.
    [摘要](135) [HTML](0) [PDF 4.04 M](338)
    摘要:
    目的:探讨 ERBB2.1 转导蛋白反义 RNA1(transducer of ERBB2.1 antisense RNA 1,TOB1-AS1)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TOB1-AS1对EO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对EOC组织中TOB1-AS1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OC的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收集同期因其他妇科疾病接受手术的30例患者的非肿瘤卵巢组织作为对照。采用qPCR法检测EOC组织和非肿瘤卵巢组织中TOB1-AS1的表达水平,χ2检验分析TOB1-AS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及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TOB1-AS1表达对EOC细胞SKOV3和A2780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中资料和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在EOC组织中TOB1-AS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肿瘤卵巢组织(均P<0. 01)。TOB1-AS1的高表达与EOC患者较晚的FIGO分期、较差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OB1-AS1 高表达组患者术后 DFS 和 OS 均短于 TOB1-AS1 低表达组(均 P<0.05)。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TOB1-AS1表达是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TOB1-AS1在EOC细胞系SKOV3、A2780中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IOSE80(均P<0.01)。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OB1-AS1可抑制SKOV3和A27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均P<0.05)。结论:TOB1-AS1在EO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TOB1-AS1可能通过促进EOC细胞SKOV3、A2780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来影响EOC的恶性进展。
    3  miRNA-496通过mTOR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裸 鼠移植瘤的生长
    方艳惠,马彩娟,张纯丽,翟嘉威,朱巧英,刘茵
    2021, 28(11):1068-1074.
    [摘要](134) [HTML](0) [PDF 6.81 M](309)
    摘要:
    目的:探讨miR-496是否通过靶向mTOR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的周期、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的74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qPCR、WB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 miR-496 和 mTOR 在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496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将HeLa细胞按转染物不同分为对照组、miR-496 mimic组和miR[1]496 mimic+pMIR-mTOR组,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496和mTOR对HeLa细胞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将对照组、miR-496 mimic组HeLa细胞接种至BALB/c裸鼠皮下构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21 d后处死小鼠,剥离小鼠肿瘤组织并称取瘤质量,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miR-496过表达对移植瘤组织中mTOR和Ki67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miR-496呈低表达,而mTOR mRNA和蛋白呈高表达。miR-496能够靶向结合mTOR mRNA的3’-UTR。与对照组和miR-496 mimic+pMIR-mTOR组相比,miR-496 mimic组HeLa细胞的miR-496水平和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而增殖水平、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均P<0.01)。成功构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接种21 d后,miR-496 mimic组移植瘤质量、移植瘤组织中mTOR和Ki6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miR-496在宫颈癌组织中呈低表达,miR-496过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TOR抑制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4  肾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RNA let-7i-5p通过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调 控769-P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扈星,刘玉洁,张志红
    2021, 28(11):1075-1080.
    [摘要](119) [HTML](0) [PDF 4.56 M](295)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 let-7i-5p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CC细胞769-P的增殖、迁移、侵袭和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hyaluronan-binding protein 4,H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 RCC数据库及GEO数据库对let-7i-5p在R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meta分析。体外常规培养人RCC细胞769-P并对其进行转染,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过表达组(转染let-7i-5p模拟物)、抑制组(转染let-7i-5p抑制物)和对照组(转染NC序列)。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WB法检测let-7i-5p对769-P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穿膜侵袭细胞数及HABP4表达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et-7i-5p与HABP4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分析TCGA RCC数据库及5个GEO数据集(GSE23085、GSE47582、GSE95385、GSE16441和GSE71302)中数据结果显示,let-7i-5p在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在24、48及72 h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而抑制组显著降低(均P<0.01);过表达组的划痕愈合率([ 37.276±2.058)% vs(15.663±2.949)% ,P<0.01]和穿膜侵袭细胞数([ 377.000±34.044)vs(255.667±25.384)个,P<0.01]均显著升高,而抑制组的划痕愈合率([ 8.791±2.568)% vs(15.663±2.949)%,P<0.05]和穿膜侵袭细胞数([ 170.333±14.978)vs(255.667±25.384)个,P<0.01]均显著降低。在野生型HABP4-3’URT质粒组中,过表达let-7i-5p可显著抑制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而在突变型HABP4-3’URT质粒组中,过表达let-7i-5p对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NS,P>0.05)。WB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的HABP4和E-cadherin的水平均降低(均P<0.01)、CDK2的水平升高(P<0.01),而抑制组则相反(均P<0.01)。结论:Let-7i-5p在R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通过靶向HABP4基因来促进769-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5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协同miR-451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 其可能的机制
    孙卉,华维维,陈溪雯,李雅娟,覃薇,殷梓辛,赵雅,刘延庆,钱亚云
    2021, 28(11):1081-1086.
    [摘要](110) [HTML](0) [PDF 4.33 M](337)
    摘要:
    目的:探索南蛇藤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28-hydroxy-3-oxoolean-12-en-2-oic acid)协同miR-451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miR-45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AGS细胞,并用盐酸多西环素(DOX)10或100 ng/ml 诱导 24 h,构建过表达 miR-451 的细胞 AGS/miR-451+。采用 10、20、40、80、160 μmol/L 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处理AGS/miR-451+细胞,MTT法、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B法检测细胞中mTOR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miR-451的AGS/miR-451+细胞。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处理后AGS/miR-45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或P<0.01),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处理组细胞中,mTOR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凋亡相关蛋白中,Bcl2的表达量下降,BAX、caspase-3、caspase-1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能够协同miR-451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凋亡和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6  miR-133a-5p对胃贲门腺癌细胞增殖、黏附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杜海侠,李帅,黄国胜,杨金华,赵冬峰
    2021, 28(11):1087-1097.
    [摘要](122) [HTML](0) [PDF 4.29 M](309)
    摘要:
    目的:探究 miR-133a-5p 调控血清外泌体源性纤连蛋白 1(fibronectin1,FN1)的表达对胃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细胞增殖、黏附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借助GEO数据库分析GCA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qPCR检测FN1在GCA组织、血清、血清外泌体和细胞中的表达。向GCA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转染FN1的过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向HGC-27细胞中转染miR-133a-5p模拟物及其对照,将转染后的HGC-27细胞和外泌体共培养,再将此细胞与 THP-1 细胞共培养。采用 CCK-8 和细胞黏附实验分别检测各组 HGC-27 细胞的增殖和黏附情况,WB 法、ELISA分别检测细胞中CD86、iNOS的水平以及对巨噬细胞分泌IL-6、IL-1β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N1 mRNA和miR-133a-5p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GCA 组织、血清、血清外泌体和细胞中的FN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P<0.05),FN1高表达的血清外泌体与GCA患者的TNM分期(P=0.032 9)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12 7)。富含FN1的血清外泌体能够被GCA细胞内化,与过表达FN1的外泌体共培养能够提高HGC-27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抑制THP-1细胞中IL-6、IL-1β、CD86和iNOS的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P<0.05或P<0.01)。miR-133a-5p在GCA组织和细胞中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负调控 FN1 的表达,过表达 miR-133a-5p 能够通过降低 GCA 细胞增殖和黏附能力,促进 IL-6、IL-1β、CD86和iNOS的表达,部分逆转FN1对GCA细胞恶性行为的促进作用(P<0.05或P<0.01)。结论:miR-133a-5p可通过抑制血清外泌体分泌FN1对GCA细胞的恶性行为起抑制作用,对M1型巨噬细胞极化起促进作用。
    7  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疗效观察
    杨岩丽,廖丽,张婧,孙鹏,高岛健一,张凤春,杨玉惠,张斌,胡亮钉
    2021, 28(11):1098-1106.
    [摘要](100) [HTML](0) [PDF 1.01 M](349)
    摘要:
    目的:评价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AIT)是否有助于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法分为免疫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35)。免疫治疗组患者取60 ml外周血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并在含OKT-3和IL-2的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回输前进行质控检测。免疫治疗组中的Ⅰ~Ⅲ期患者(n=14)于一线治疗后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3个月内输注6次),Ⅳ期患者(n=15)仅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细胞癌相关的其他治疗。疗效评估的主要终点是2 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年(0.2~4.2年)。免疫治疗组29名患者共接受了167次(计划174次,完成率96%)预定淋巴细胞输注(平均每人次回输9.30×109个细胞,其中CD3+HLA-DR细胞约占63%),治疗期间未观察到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患者2年RFS率显著升高(62.1% vs 22.9%,OR=0.181,95%CI:0.06~0.54,P=0.002),中位PFS(28 vs 8个月,P=0.004)和中位OS(38 vs 34个月,P=0.915)均显著延长。在Ⅰ~Ⅲ期患者中,免疫治疗组(n=14)2年RFS率较对照组(n=18)显著升高(92.9% vs 33.3%,OR=0.38,95%CI:0.004~0.368,P=0.005),中位PFS明显延长(38 vs 14.5个月,P=0.005),而两组OS间无显著差异;Ⅳ期患者两组间PFS(P=0.077)及OS(P=0.994)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活化自体淋巴细胞AIT为安全可行的肝细胞癌辅助性治疗方法,可提高Ⅰ~Ⅲ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后RFS率、延长患者RFS时间,而对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的PFS和OS无明显影响。
    8  miR-19通过靶向PTEN调节PI3K-Akt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KLE细胞 的侵袭和迁移
    代丽丽,陈丽娜,蔡丽娜,葛静,刘晶,陈然
    2021, 28(11):1107-1112.
    [摘要](124) [HTML](0) [PDF 6.84 M](294)
    摘要:
    目的:分析miR-19对PTEN及PI3K-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揭示miR-19和PTEN对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等治疗)且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qPCR和WB法检测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转染miR-19模拟物或抑制物对KLE细胞中PTEN表达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PTEN是否为miR-19的靶基因,将KL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NC)组、miR-19模拟物组和miR-19+PTEN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片段(miR-NC)、miR-19 模拟物或共转染 miR-19 模拟物+PTEN 过表达载体,采用 Transwell 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 miR-19 和PTEN对KLE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B法检测对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1)。miR-19能与PTEN mRNA的3’-UTR特异性结合,上调miR-19的表达能抑制PTE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miR-19的表达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均P<0.01)。与miR-NC组相比,miR-19 模拟物组的迁移、侵袭细胞数以及划痕愈合率均显著升高(均 P<0.01),而 miR-19+PTEN 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划痕愈合率较miR-19摸拟物组则明显降低(均P<0.01);与miR-NC 组相比,miR-19 模拟物组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而p-Akt 308和p-Akt 47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1);而在miR-19+PTEN组中,p-Akt 308和p-Akt 47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miR-19模拟物组(均P<0.01)。结论:miR-19可能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从而活化PI3K-Akt通路,进而促进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9  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 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李兴,马丽娜,李迅,李建旺,崔荣花,张曙波,谢宗宙
    2021, 28(11):1113-1118.
    [摘要](114) [HTML](0) [PDF 806.33 K](298)
    摘要: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 ,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 细胞、Treg 细胞及 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 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 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 ,免疫应答组血清 CD3+T 细胞、CD4+T 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够影响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10  RNA及其衍生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赵启航,徐俊芳,王品
    2021, 28(11):1119-1128.
    [摘要](123) [HTML](0) [PDF 2.49 M](361)
    摘要:
    RNA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多种类型的RNA及 其衍生体,并应用于不同的生物学领域。研究证实,RNA分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代谢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 于肿瘤相关RNA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RNA已经被设计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之中。此外,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工具,RNA 可以与其他类型的免疫疗法结合使用,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树突状细胞回输治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在 综述中,论述了各种RNA工具(包括RNA适配体、mRNA疫苗和RNA溶瘤病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 RNA工具治疗肿瘤的优点和缺点,并展望了RNA及其衍生体未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
    11  低氧诱导因子促进恶性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转化
    夏宁,刘丽华
    2021, 28(11):1129-1134.
    [摘要](129) [HTML](0) [PDF 658.32 K](303)
    摘要:
    低氧微环境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在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高度表达, 通过诱导VEGF表达促进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通过调控免疫细胞作用促进免疫抑制和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进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目前,已研究多种HIF的靶向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HIF转录活性、抑制HIF表达和诱导HIF 降解等,相关药物多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走向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HIF抑制剂单药治疗或与放 疗、化疗联合应用,特别是不同HIF抑制剂与免疫联合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探索等。
    12  lncRNA与白血病
    梁经茹,姜国胜
    2021, 28(11):1135-1140.
    [摘要](119) [HTML](0) [PDF 535.74 K](300)
    摘要:
    在基础研究方面,业已证实lncRNA主要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两种形式参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过程,是 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表明,lncRNA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风险分级和预后判断有关,具有成为临床病情监 测的生物标志物潜力。以lncRNA siRNA为代表的白血病治疗性分子产品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lncRNA在AML 领域的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筛选特异性较高的关键标志性和功能性lncRNA,通过大型队列非干预性临 床试验验证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13  SP/NK-1R系统及其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苏曼,鹿洪亭
    2021, 28(11):1141-1147.
    [摘要](133) [HTML](0) [PDF 651.92 K](256)
    摘要: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性颅外恶性肿瘤,常常发生转移性扩散,晚期预后差。靶向免疫治疗(如靶向GD2和 B7-H3)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效果已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美国FDA已批准靶向GD2的dinutuximab和naxitamab用 于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近一些研究表明,P物质(SP)通过神经激肽1受体(NK-1R)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介导多种肿瘤的 发生发展。SP通过NK-1R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发挥以下作用: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抗凋亡和增 加糖酵解效率(肿瘤细胞因此增加代谢),而NK-1R拮抗剂会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因此,SP/NK-1R有成为神经母细胞瘤新的治 疗靶点的潜力。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