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miRNA-26b-3p通过靶向STAT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谷丽娜,桑梅香,刘思桦,刘飞,王芃堉,单保恩
    2021, 28(12):1151-1159.
    [摘要](109) [HTML](0) [PDF 8.91 M](302)
    摘要:
    目的:观察miR-26b-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60例,利用q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组织和ESCC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选取miR-26b-3p表达水平较低的ESCC细胞TE1和KYSE150,转染miR-26b-3p mimic,并设立阴性对照。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6b-3p对TE1和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6b-3p与STAT3的 3'UTR 靶点部位的结合情况。随后同时转染 miR-26b-3p mimic 和 pcDNA3.0-STAT3,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TAT3是否可逆转过表达miR-26b-3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 和 WB法检测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对ESCC细胞甲基化的影响和miR-26b-3p与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26b-3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在 ESCC 细胞TE1、KYSE150和LYSE170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均P<0.01)。与miR-26b-3p NC组相比,miR-26b-3p mimic转染可明显上调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均P<0.01),但可明显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明显抑制了野生型STAT3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或P<0.01),而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不受影响。同时转染miR-26b-3pmimic和pcDNA3.0-STAT3可部分逆转miR-26b-3p mimic对TE1 和 KYSE150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5-Aza-DC 处理后 ,TE1 和 KYSE150 细胞中 miR-26b-3p 表达上调(均 P<0.01)、STAT3 mRNA 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miR-26b-3p呈现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miR-26b-3p的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其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其作为抑癌因子可通过靶向STAT3而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2  lncRNA DNM3OS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生 物学意义
    王晶田,赵岩,刘胜辉,石健,吴干勋,沈素朋
    2021, 28(12):1160-1167.
    [摘要](93) [HTML](0) [PDF 3.39 M](297)
    摘要:
    目的:检测lncRNA DNM3OS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L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对LSCC TU177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DNM3OS与EMT的关系。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L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DNM3OS在LSC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iRNA敲低TU177细胞中DNM3OS的表达,应用MTS、克隆形成及Transwell小室等方法分别检测敲低DNM3OS表达对TU17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qPCR和WB法检测转染si-DNM3OS后对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扭曲蛋白(twist)、锌指转录因子2(SNAI2)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LSCC组织中DNM3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联(P<0.05 或 P<0.01)。DNM3OS在LSCC细胞株(Hep-2、AMC-HN-8、TU177、TU212及TU686)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高表达(P<0.05 或 P<0.01),转染si-DNM3OS后TU177细胞中DNM3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DNM3OS表达敲低可抑制TU177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 或 P<0.01),可上调 TU177 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而下调 N-cadherin、vimentin、twist和SNAI2的表达(均P<0.01)。结论:DNM3OS高表达与LSCC的恶性进展有关,其可能为预测LSCC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DNM3OS可能通过影响EMT进程促进LS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3  lncRNA ZNF674-AS1通过miR-510-5p/REPS2轴调控宫颈癌细胞HCC94 的增殖和迁移
    曾友玲,曾洁,张清,陈洁,程春,马元学,宋晓婕
    2021, 28(12):1168-1173.
    [摘要](87) [HTML](0) [PDF 2.03 M](265)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ZNF674-AS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qPCR法检测ZNF674-AS1在31例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C33A和HCC94)和永生化子宫颈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转染过表达 ZNF674-AS1 质粒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至 ZNF674-AS1 表达最少的HCC94细胞,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ZNF674-AS1对HCC94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ZNF674-AS1和miR-510-5p、REPS2三者间的互补结合关系。qPCR检测过表达ZNF674-AS1对miR-510-5p与REPS2表达的影响,WB法检测过表达ZNF674-AS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ZNF674-AS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P<0.01);与永生化子宫上皮细胞相比,ZNF674-AS1在宫颈癌细胞系中也呈明显低表达(P<0.05或P<0.01),以HCC94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过表达ZNF674-AS1 能明显抑制 HCC94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P<0.01)。与ZNF674-AS1相互作用的miRNA是miR-510-5p,与miR-510-5p相互作用的基因是REPS2。过表达ZNF674-AS1导致HCC94细胞中miR-510-5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REPS2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同时引起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的多种因子(CDK2、cyclin D3、vimentin和twist)上调或下调。结论:lncRNA ZNF674-AS1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iR-510-5p而上调REPS2的表达,从而抑制宫颈癌HCC94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4  lncRNA-Z38通过调控TGF-β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王阳,徐文广,董艳,赵春武,徐有超,赵浩钧,单宝强,孙西文,孙钰凯
    2021, 28(12):1174-1178.
    [摘要](86) [HTML](0) [PDF 1.66 M](307)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Z38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lncRNA-Z38稳定过表达的胃癌细胞系(AGS、MKN74 细胞),通过细胞成球实验检测过表达 lncRNA-Z38 对胃癌细胞肿瘤特征的影响。对过表达lncRNA-Z38的AGS细胞及对照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可能参与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采用WB等技术验证lncRNA-Z38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参与提高胃癌细胞的干性。结果:成功构建lncRNA-Z38过表达细胞株,细胞成球实验提示lncRNA-Z38过表达细胞的成球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细胞(P<0.05)。通过测序筛选出 lncRNA[1]Z38 过表达胃癌细胞中的 1 999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238个、下调基因761个 ;经 KEGG 富集分析得到其中变化最显著的通路为TGF-β信号通路(P<0.05)。WB实验结果提示,lncRNA-Z38高表达胃癌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组成基因编码蛋白ID3、BMP6显著上调(均P<0.05)、GDF-5、WNT8B显著下调(P<0.05)。结论:在胃癌中高度表达的lncRNA-Z38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提高胃癌细胞的干性。
    5  光学分子活体成像监测评价MUC1-DC疫苗治疗乳腺癌MCF-7细胞裸 鼠移植瘤的效果
    尹良伟,王贺双,刘鹏,祝艳华,于环,刘宇,马海英,伍建林
    2021, 28(12):1179-1185.
    [摘要](85) [HTML](0) [PDF 7.07 M](320)
    摘要:
    目的:评价黏蛋白1(mucin 1,MUC1)基因转染的DC疫苗治疗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GFP慢病毒转染MCF-7细胞获得GFP-MCF-7细胞,皮下种植于BALB/c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3组。各组裸鼠首先尾静脉注射体外活化的CIK细胞(1×108个/只),治疗组于皮下注射MUC1基因转染的MUC1-DC(MUC1-DC组)或DC(DC组)(0.2 ml,1×107个/只),对照组(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治疗1次,连续5 d;采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天观察移植瘤荧光成像,分析荧光强度和荧光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GFP-MCF-7接种后7 d,成瘤率100%;光学分子成像法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前MUC1-DC组、DC组和Control组之间体内移植瘤荧光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35天,MUC1-DC组的荧光信号强度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DC与Control、MUC1-DC与DC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但MUC1-DC比DC组荧光信号更低;治疗前MUC1-DC组、DC组和Control组之间体内移植瘤荧光信号分布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Control组荧光信号呈多处散在分布,MUC1-DC组和DC组的荧光信号面积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MUC1-DC组的荧光信号面积低于D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Control组Caspase 3表达最少,DC组次之,MUC1-DC 组呈高表达 Caspase 3,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Control组(4.11±2.61)%、DC组(9.63±2.27)%、MUC1-DC组(25.30±8.24)%,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UC1-DC疫苗比单纯DC免疫治疗人乳腺癌荷瘤小鼠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发挥了更好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6  miR-32-5p通过靶向Dickkopf相关蛋白3的表达调控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姚嘉,李冠乔,杨时平,苏慧銮
    2021, 28(12):1186-1193.
    [摘要](78) [HTML](0) [PDF 5.67 M](277)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关键miRNA及其靶基因,干预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对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在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ENCORI数据库验证差异miRNA的表达,以选定最显著的差异表达 miRNA 为研究对象;利用 Starbase、miRDB 和 miRWalk 数据库预测 miR-32-5p 的靶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联合Cytoscape3.6.2软件进行PPI网络分析及核心基因的筛选,从核心基因中选择相互联系紧密“度值”最显著的Dickkopf相关蛋白3(DDK3)基因进行后续实验。qPCR检测miR-32-5p在人正常乳腺细胞 MCF10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中的表达。向MDA-MB-231细胞中转染miR-32-5p mimic、miR-32-5p inhibitor及各自的对照(NC)序列,分别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抑制miR-32-5p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从GEO数据库中获取的两个数据集共识别出两个差异miRNA,ENCORI数据库验证差异miRNA的表达发现miR-32-5p的表达水平与GEO数据库的结果一致,故选择其进行研究;预测得到198个miR-32-5p 潜在的靶基因并鉴定出 10 个核心基因(DKK3、WNT2B、SFRP5、SFRP2、SFRP1、LRP6、WNT6、KREMEN1、NEDD4L、TRIP12),其中DKK3的度值最大可能在乳腺癌中较为重要,于是选择miR-32-5p/DKK3轴进行后续研究。miR-32-5p在3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细胞(均P<0.01),其中以MDA-MB-231细胞中表达最高。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了miR-32-5p与DKK3基因的靶向结合及其对后者表达的负向调控。转染miR-32-5p mimic、miR-32-5p inhibitor后成功提高或抑制了MDA-MB-231细胞中miR-32-5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32-5p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凋亡而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或P<0.01),敲低miR-32-5p则起相反的作用(均P<0.01)。结论:miR-32-5p/DKK3轴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通路,过表达miR-32-5p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而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
    7  白蛋白紫杉醇加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经治的晚期黑色素瘤的 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毛丽丽,白雪,代杰,崔传亮,迟志宏,唐碧霞,孔燕,连斌,王轩,魏晓婷,李彩莉,郭军,斯璐
    2021, 28(12):1194-1200.
    [摘要](105) [HTML](0) [PDF 804.81 K](322)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nab-paclitaxel, carboplatin, antiangiogenic drug, NCA)方案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 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住院的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NCA方案在既往治疗失败后的不可切除Ⅲ c期和Ⅳ期黑色素瘤患者 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 不良反应。根据使用的抗血管药物分为恩度治疗组(n=73)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n=10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均衡不同抗血 管生成药物组间基线变量的差异。结果:共计176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所有患者中位年龄51岁(范围为18~78岁)。Ⅳ期 患者占97%,50%的患者LDH水平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存在肝转移。既往治疗线数占比分别为1线57%、2线33%、3~4线 10%。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3.8个月(95%CI:3.0~4.6),中位OS为10.5个月(95%CI:8.9~12.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9例患 者获得部分缓解,全组的ORR为6%,DCR达70%。恩度治疗组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95%CI:3.5~5.9) 和3.4个月(95%CI:3.0~4.6),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2个月(95% CI:11.1~13.2)和9.1个月(95%CI:7.8~10.4)。对所有患者的年 龄、性别、既往治疗线数和LDH水平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贝伐珠单抗和恩度治疗组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 良反应包括脱发、周围神经病变、中性粒细胞减少、疲劳和恶心。26名(15%)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停止了治疗。结论:白蛋白紫杉 醇+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8  外周血PD-1及相关免疫指标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黄超雄,许婷,黄传钟,郑秋红,陈传本
    2021, 28(12):1201-1206.
    [摘要](77) [HTML](0) [PDF 1.45 M](279)
    摘要: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结束)的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细胞上PD-1及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新辅助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4+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19(+ 即B细胞)及CD3-CD16+CD56(+ 即NK细胞)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放化疗结束后,外周血CD4+细胞、CD8+CD28+T细胞、CD4+/CD8+比值下调至较治疗前更低的水平(均P<0.05),而NK细胞的比例则表现为上调(P<0.05)。与治疗前相比,放疗后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在新辅助化疗后上调,而放疗结束时明显下降,提示放疗结束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在放疗结束时显著上调,意味着放化疗结束时可能正是使用PD-1抑制剂的良机,抗PD-1维持治疗有望产生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9  食管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杨天硕,李可心,单保恩
    2021, 28(12):1207-1214.
    [摘要](120) [HTML](0) [PDF 657.45 K](266)
    摘要:
    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传统疗法的疗效较差,且目前尚无针对食管癌的特 异性靶向药应用于临床。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免疫治疗主要包 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过继免疫细胞疗法、联合疗法和肿瘤疫苗疗法等。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法在食管癌各线治疗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食管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预测 价值。
    10  胆固醇代谢的调控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李云晖,侯晋
    2021, 28(12):1215-1218.
    [摘要](86) [HTML](0) [PDF 557.87 K](247)
    摘要:
    胆固醇是机体细胞膜性结构的重要组分和合成甾体类激素的主要原料,肝脏是机体胆固醇代谢的核心器官,司职胆 固醇合成、摄取、转运和排泄等重要功能。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失调参与一系列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关。因此,探索肝脏尤其是肝细胞中胆固醇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阐明胆固醇在肝癌中的作用,并寻求干预肝脏胆固醇代谢的 潜在靶点,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就肝脏胆固醇代谢调控参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其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
    11  共信号分子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马晓天,郭振红
    2021, 28(12):1219-1226.
    [摘要](87) [HTML](0) [PDF 616.95 K](234)
    摘要:
    B7/CD28家族分子作为主要的共信号分子,在T细胞功能调控及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其功能的 研究及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其中,CD28和CTLA-4都可以与B7-1/B7-2结合,但CD28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维持Treg 细胞稳态;而CTLA-4则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影响CD4+ T细胞的分化;抗CTLA-4单抗ipilimumab与抗PD-1单抗联用能够用于 治疗PD-L1+ 的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无症状的Ⅳ期黑色素瘤。PD-L1/PD-L2:PD-1途径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T细胞功能,参与 CD8+ T细胞“耗竭”状态的形成与维持。目前,针对PD-L1/PD-L2:PD-1 途径的免疫治疗相关药物开发广泛且较为成熟,抗PD1单抗主要通过诱导肿瘤浸润的部分耗竭的CD8+ T细胞亚群的扩增发挥抗肿瘤作用。ICOS:ICOSL途径在T细胞分化、细胞因 子分泌以及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抗ICOS抗体药物feladilimab与抗PD-1单抗联用能够有效治疗多发性或难治性骨髓 瘤。B7-H3同时具有共刺激效应和共抑制效应,阻断B7-H3后能够有效增强TIL的抗肿瘤效应,其单抗enoblituzumab能够与抗 PD-1 单抗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B7-H4、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 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protein,HHLA)以及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domain Ig?cotaining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VISTA)均能够提供抑制信号,针对B7-H4靶点的CAR-T治疗以及VISTA的小分子抑制剂CA-170均有临床试验 正在进行中。目前,对共信号分子的研究已经获得了长足进展,针对某些活化性分子或者抑制性分子开发了相关抗肿瘤药物并 在临床中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等仍有待探索。
    12  外泌体与上皮-间质转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韦敏,卢艳
    2021, 28(12):1227-1231.
    [摘要](72) [HTML](0) [PDF 547.81 K](224)
    摘要:
    外泌体和EMT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泌体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影响 宫颈癌疾病进展。EMT可影响肿瘤侵袭迁移能力,宫颈癌细胞的EMT可被miRNA、lncRNA、蛋白质等活性物质调控。而各种细 胞、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可直接或通过Wnt/β-catenin、PTEN/P I3K/Akt 等信号通 路调控肿瘤 EMT,然而对外泌体在宫颈癌 EMT 中作用的了解仍有限,还需要大量研究数据支持。对宫颈癌EMT及外泌 体对其的作用展开讨论,拟为研究外泌体在宫颈癌EMT中的作用提供方向,为宫颈癌诊断、治疗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