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8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免疫细胞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陈锦,张彩
    2021, 28(6):549-557.
    [摘要](315) [HTML](0) [PDF 890.27 K](473)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CAR-T)细胞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带有特异性抗原 识别结构域及T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T细胞并表达,使T细胞能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而被激活的 细胞疗法。近年来,CAR-T细胞在血液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已成为最有希望的肿瘤免 疫治疗方法之一,成为各大企业研发的热点。但是由于CAR-T细胞疗法会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等不良反应及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 不佳,使得CAR-T细胞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除T细胞之外,研究人员正在探讨将CAR运用到其他免疫细胞上,例如对NK细 胞、γδT细胞、NKT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行修饰,以提高这些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效果,同时降低CAR-T细胞免疫治疗所 带来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比较CAR修饰不同的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优点和缺点,为CAR修饰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 中的临床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miR-125a-5p通过下调BAG4表达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姜雷,陈燕,王军,闵光涛,陈伟,王红鹏,王向文,姚南
    2021, 28(6):558-566.
    [摘要](238) [HTML](0) [PDF 4.43 M](482)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5a-5p通过调控Bcl-2相关永生基因4(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4,BAG4)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82例胃癌组织标本及配对的癌旁 组织以及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SGC7901、HGC27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胃癌细胞系中miR-125a-5p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125a-5p mimic、miR-125a-5p inhibitor、(si-BAG4)siRNA-BAG4及阴性对照 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25a-5p/BAG4信号轴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 响。WB检测胃癌细胞中BAG4蛋白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5p和BAG4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iR-125a-5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低表达(均P<0.01)。miR-125a-5p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P=0.953)、年龄(P=0.772)、肿瘤 部位(P=0.867)、组织学分级(P=0.745)和肿瘤大小(P=0.088)无相关性 ,与胃癌患者的 T 分期(P=0.003)、N 分期(P=0.001)、 M分期(P=0.027)和TNM分期(P=0.035)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25a-5p低表达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 因素。过表达miR-125a-5p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敲降BAG4可逆转miR-125a-5p inhibitor对胃癌细 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5a-5p可与BAG4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结 合抑制其表达。结论:miR-125a-5p通过靶向下调BAG4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82例胃癌组织标本及配对的癌旁 组织以及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SGC7901、HGC27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胃癌细胞系中miR-125a-5p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125a-5p mimic、miR-125a-5p inhibitor、(si-BAG4)siRNA-BAG4及阴性对照 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25a-5p/BAG4信号轴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 响。WB检测胃癌细胞中BAG4蛋白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5p和BAG4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iR-125a-5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低表达(均P<0.01)。miR-125a-5p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P=0.953)、年龄(P=0.772)、肿瘤 部位(P=0.867)、组织学分级(P=0.745)和肿瘤大小(P=0.088)无相关性 ,与胃癌患者的 T 分期(P=0.003)、N 分期(P=0.001)、 M分期(P=0.027)和TNM分期(P=0.035)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25a-5p低表达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 因素。过表达miR-125a-5p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敲降BAG4可逆转miR-125a-5p inhibitor对胃癌细 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5a-5p可与BAG4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结 合抑制其表达。结论:miR-125a-5p通过靶向下调BAG4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  miR-1207-5p通过靶向LIMD1调控乳腺癌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 侵袭
    杨洁泉,崔猛胜,董文文
    2021, 28(6):567-573.
    [摘要](268) [HTML](0) [PDF 3.74 M](366)
    摘要:
    目的:探讨 miR-1207-5p 对乳腺癌 T47D 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 IGF-1、EGF、 bFGF诱导、富集乳腺癌T47D干细胞并进行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术分离干细胞,采用WB法检测干细胞分子标志物。采用qPCR 检测干细胞中miR-1207-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207-5p和LIMD1的靶向关系。CCK-8、Transwell和 划痕实验检测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干细胞中LIM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离的T47D干细胞 能够形成细胞球,细胞球体积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干细胞分子标志物 ALDH1、ESA 和 OCT4 的表达水平较亲本 T47D细 胞显著升高(P<0.05或P<0.01),miR-1207-5p在干细胞中高表达(P<0.01),敲降miR-1207-5p显著抑制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均 P<0.01)。miR-1207-5p靶向下调LIMD1 的表达(PP<0.01),miR-1207-5p通过靶向下调LIMD1 促进乳腺癌 T47D 干细胞的增殖、迁 移 和 侵袭能力(P<0.05或 P<0.01)。结论:miR-1207-5p通过靶向下调LIMD1的表达来促进乳腺癌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4  LINC00519 通过 miR-876-3p/HMGA1 轴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 迁移和侵袭
    张丽柯,汪建光,景东帅,雷亮亮,刘德纯
    2021, 28(6):574-581.
    [摘要](235) [HTML](0) [PDF 5.78 M](500)
    摘要: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00519(long intergene non-coding RNA 00519,LINC00519)调控miR-876-3p/高迁移 率家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轴在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qPCR检测胃癌细胞 HGC-27 和胃黏膜上皮细胞 GES-1 中 LINC00519 的表达水平。将HGC-27细胞按转染处理分为si-NC、 si-LINC00519、si-LINC00519+anti-miR-NC和si-LINC00519+anti-miR-876-3p组,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 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 ,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qPCR验证LINC00519与 miR-876-3p、miR-876-3p与HMGA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HGC-27细胞中LINC00519表达较GES-1细胞显著升高( P<0.05),转染siRNA后si-LINC00519 组 HGC-27细胞中LINC00519的表达水平较si-NC组显著降低(t=47.294 ,P<0.01)。与 si-NC组 比较,si-LINC00519组HGC-27细胞克隆数、迁移侵袭数、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均P<0.01),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 升高(均 P<0.01)。与si-LINC00519+anti-miR-NC 组比较,si-LINC00519+anti-miR-876-3p组HGC-27 细胞克隆数、迁移侵袭数、 S期细胞比例升高(均P<0.01),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均P<0.01)。LINC00519能够靶向负调控miR-876-3p的表 达,miR-876-3p靶向负调控HMGA1的表达。结论:敲降LINC00519能够通过调控miR-876-3p/HMGA1轴抑制胃癌HGC-27细 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
    5  LINC01018 通过 miR-297 调控胃癌 HGC-27 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放射 敏感性
    杨世荣,王嵘,李国权
    2021, 28(6):582-589.
    [摘要](215) [HTML](0) [PDF 2.81 M](390)
    摘要: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 RNA(long intergene non-coding RNA,LINC)01018 是否通过抑制 miR-297 调控胃癌 HGC-27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方法:收集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21例)及化疗抵抗胃癌患者 (19例)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qPCR检测胃癌组织、化疗抵抗胃癌组织和胃癌HGC-27细胞中LINC01018、miR-297的表达。双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LINC01018 与 miR-297 之间的靶向关系。在 HGC-27 细胞中转染 LINC01018 过表达质粒 pcDNA[1]LINC01018或miR-297抑制剂,或共转染pcDNA-LINC01018和miR-297模拟物,以qPCR检测验证细胞转染效果。MTT和克隆 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HGC-27细胞的增殖活力与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HGC-27细胞的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 测各组转染后HGC-2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WB实验检测细胞中Ki67、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 组织或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组织、化疗抵抗胃癌组织和胃癌HGC-27细胞中LINC01018呈低表达、miR-297呈 高表达(均P<0.01)。LINC01018与miR-297存在靶向结合关系,LINC01018负向调控miR-297的表达。过表达LINC01018或敲 减miR-297可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活力与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的凋亡、下调Ki67和pro-caspase3蛋白表 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提高HGC-2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均P<0.01)。共转染pcDNA-LINC01018和miR[1]297模拟物可逆转过表达LINC01018对HGC-27细胞的所有上述作用,尤其可逆转其对HGC-2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P<0.05或P<0.01)。结论:LINC01018通过下调miR-297表达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而促进凋亡和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与 Ki67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有关。
    6  木鳖子提取物对羟基桂皮醛对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 作用机制
    韩丽娜,张璁,魏思思,柴叶静,颜晰,马鸣,赵连梅
    2021, 28(6):590-597.
    [摘要](270) [HTML](0) [PDF 8.37 M](431)
    摘要:
    目 的 :体 内 外 实 验 探 讨 木 鳖 子 单 体 化 合 物 对 羟 基 桂 皮 醛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p[1]hydroxycinnamaldehyde,CMSP]对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并将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CMSP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0.1 ml 1、2 mg/ml CMSP),给药的第5天开始,每次给药前用卡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实验结束后称量移植瘤的质量;H-E染色后光 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移植瘤组织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CMSP实验组(10、20 μg/ml)黑色素瘤B16细胞24、48 h的迁移能力,qPCR法检测CMSP处理24 h后B16细胞EMT 相关mRNA表达,WB法检测CMSP处理B16细胞48 h后β-catenin、p-β-catenin(Ser675)、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CMSP治疗组小鼠移植瘤平均体积和肿瘤质量明显降低(均P P<0.05), CMSP(2 mg/kg)处理组小鼠的肝组织内未发现明显转移灶。CMSP治疗组(1、2 mg/kg)移植瘤 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体外实验中, CMSP实验组(10、20 μg/ml)B16细胞24、48 h后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20 μg/ml CMSP处理B16细胞24、 48 h后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则显著下降(均P<0.01)。CMSP(10、20 μg/ml)处理B16细胞后β-catenin mRNA表 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均P<0.05), 而 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在10 μg/ml 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g/ml处理组则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CMSP实验 组(10 、20 μ g/ml)处 理 B16 细 胞后β-catenin、p-β-caten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 则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CMSP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 的活性相关。
    7  circ_0072088 通过调控 miR-532-3p/WEE1 轴促进甲状腺癌 IHH4 细胞 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陈鹏,马德寿
    2021, 28(6):598-604.
    [摘要](219) [HTML](0) [PDF 5.02 M](377)
    摘要:
    目的:探讨circ_0072088对甲状腺癌IHH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 2019年3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甲状腺癌后接受切除手术且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的4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 状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根据GEO数据集(GSE93522)分析鉴定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用qPCR法检 测circ_0072088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circ_0072088和miR-532-3p过表达对 甲状腺癌IHH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甲状腺癌细胞中circ_0072088与 miR-532-3p、miR-532-3p和WEE1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circ_0072088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或P<0.01)。circ_0072088过表达促进了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或P<0.01),而转染 miR-532-3p 模拟物能够减弱这种 作用(P <0.05或P<0.01)。此外,机制研究表明,circ_0072088可以与miR-532-3p靶向结合,且WEE1是miR-532-3p的下游靶基 因。结论:circ_0072088通过调控miR-532-3p/WEE1轴促进IHH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8  肝内胆管癌围手术期外周血NLR和PL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镇伽,马睿锐,王从俊,谌雁冰
    2021, 28(6):605-610.
    [摘要](258) [HTML](0) [PDF 1.45 M](434)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ICCA患者97例作为ICCA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做 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术前1 d、术后3 d和7 d外周血的NLR、PLR,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ICCA患者术后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3 d的NLR和PLR对I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后3 d的NLR和PLR水平对患者术后随访期死亡的预 测价值。结果:ICCA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和7 d外周血的NLR、PLR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术前1 d和7 d外周血NLR、 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外周血NLR、PLR水平最高(P<0.05)。多发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CA199 水平增高、术后3 d的NLR和PLR较高分别是ICCA患者随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3 d的NLR 和PLR高低对I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具有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NLR([ 50.32±3.69)vs(30.12±2.36)个月]和 低PLR([ 53.6±3.75)vs(37.6±2.96)个月]患者生存时间均长于高NLR和PLR的ICCA患者(均P<0.05)。结论:ICCA术后3 d的NLR 和PLR异常增高是患者肝切除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患者生存时间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9  表观遗传调控类新药西达苯胺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李志英,李西川
    2021, 28(6):611-615.
    [摘要](383) [HTML](0) [PDF 618.04 K](565)
    摘要:
    西达苯胺(Chidamide)是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类抗癌新药,也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亚型 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研究显示,该药物可以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以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就西达苯胺发挥抗肿 瘤活性的多种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0  逆转录转座子LINE-1在肿瘤-免疫相关研究中的新进展
    张蕊,于津浦
    2021, 28(6):616-623.
    [摘要](330) [HTML](0) [PDF 660.40 K](473)
    摘要:
    长散布元件-1(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1,LINE-1)逆转录转座子是肿瘤中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和遗 传异质性的主要标志,并已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之一。LINE-1也参与调控免疫系统,并通过多种方式影 响免疫微环境。LINE-1逆转录转座子的异常表达可对先天免疫应答产生强烈刺激,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 因此,抑制LINE-1的活性已成为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策略。本文主要综述了LINE-1的调控机制、LINE-1与肿瘤和免疫的相关 性以及LINE-1的多种抑制剂,为LINE-1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11  SALL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诊疗意义
    段会芹,张彩
    2021, 28(6):624-628.
    [摘要](362) [HTML](0) [PDF 564.98 K](289)
    摘要:
    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是一种新发现的癌胚基因,也是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 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ALL4基因的表达随发育成熟的过程逐渐下调甚至在大多数正常的成体组织中不 表达。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ALL4在多种肿瘤包括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且SALL4表达水平与肿瘤发 生发展及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生存期相关,因而成为肿瘤预测的生物学标志。由于SALL4表达模式的特异性及其在肿瘤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SALL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SALL4在 疾病诊疗中的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12  CAR-T免疫疗法所致细胞因子释放和神经毒性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
    许苗,代兴斌,朱学军
    2021, 28(6):629-635.
    [摘要](296) [HTML](0) [PDF 602.85 K](501)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疗 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但是 CAR-T 免疫治疗中可引发独特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 ICANS)在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并具有潜在的致死性,使得CRA-T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 CAR-T免疫治疗的同时努力减少或预防CRS和ICANS的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深入了解CRS和ICANS的发生机制能为 新的预防措施提供思路。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及鉴定生物预测标志物,熟悉其分级与治疗措施,有利于规范CAR-T免疫疗法 的临床应用和患者安全管理。本文就CRS和ICANS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分级与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CAR-T疗法常见毒性作用的规范管理提供帮助。
    13  靶向EGFR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耐药机制
    谭张雪,安家兴,王倩
    2021, 28(6):636-642.
    [摘要](332) [HTML](0) [PDF 659.71 K](461)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跨膜受体,EGFR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且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组织中高表达。目前,围绕EGFR设计的HNSCC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之产生的耐药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重点从信号通路、靶向药物治疗和耐药等方面综述EGFR在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14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高飞丹,封蔚莹,傅佳萍
    2021, 28(6):643-646.
    [摘要](627) [HTML](0) [PDF 539.40 K](529)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随着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 广泛应用,患者的生存期现已得到显著延长,但最终还会因耐药、复发等而发生死亡。靶向CD38的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 (daratumumab, DAR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其对MM的治疗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DARA单药 或联合化疗治疗MM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