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8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精准肿瘤医学之实践: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
    吴思雯,刘宝瑞
    2021, 28(8):769-7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1
    [摘要](519) [HTML](0) [PDF 1009.90 K](823)
    摘要: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 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 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阐述针对目前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手段可行的优化策略。
    2  lncRNA LOC44017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梁佳,刘欣燕,戴献利,申婷,沈素朋,郭炜,董稚明,吴树才
    2021, 28(8):775-7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2
    [摘要](367) [HTML](0) [PDF 3.98 M](789)
    摘要:
    目的:检测lncRNA LOC440173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探讨其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中2014至2017年手术切除的72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以及6种NSCLC细胞株(H520、H358、A549、HCC827、H1703和H1299)中LOC440173的表达水平;构建LOC440173的敲低及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520 和 H1703 细胞,应用 MTS、克隆形成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低及过表达LOC440173对 NSCLC 细 胞 增 殖 、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 LOC440173 对于 EMT 过程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 及 vimentin)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B法检测其对 E-cadherin、N-cadherin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LOC440173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联(P<0.05 或 P<0.01)。敲低 LOC440173 可以抑制 H520 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 或 P<0.01),过表达LOC440173可显著促进 H170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 或 P<0.01)。在转录水平上,敲低LOC440173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 ,间充质相关标志物 N-cadherin、vimentin 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 或 P<0.01);而过表达 LOC440173 后,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降低,间充质相关标志物 N-cadherin、vimentin 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或 P<0.01)。在转录后水平上,LOC440173负向调节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正向调节N-cadherin的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LOC440173在NSCLC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LOC440173可显著提高NCSCL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MT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3  超微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强化自噬机制抑制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陈汉仁,蒋淑莲,张鹏,任中玉,陈剑娇,文剑
    2021, 28(8):783-7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3
    [摘要](387) [HTML](0) [PDF 3.75 M](57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氧化铁纳米粒子(ultrasmall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IONP)对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粒径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分别分析USIONP的水合粒径和核心粒径,Zeta电位和胶体稳定性实验分析USIONP的分散性及其稳定性以鉴定USIONP的成功制备;用不同质量浓度USIONP(0、50、100、200 μg/ml)或200 μg/ml USIONP+5 mmol/L 3-MA(自噬抑制剂)联合处理HepG2细胞,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B实验检测自噬标志物Beclin1、LC3、p62的表达,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醋酸(DCFH-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铁离子比色法检测细胞内铁离子水平。结果:USIONP的平均水合粒径为(37.86±12.90)nm、核心粒径约10 nm,Zeta电位为–23.8 mV,有良好的水溶分散性,证实了USIONP的成功制备。随USIONP质量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ml USIONP 处理 HepG2 细胞 24 h 后,迁移、侵袭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均P<0.05),而 3-MA 能够部分抵消上述影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200 μg/ml USIONP处理组的HepG2细胞中Beclin1和LC3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200 μg/ml USIONP可显著提高细胞内ROS水平与铁离子水平,而加入3-MA可阻断其作用(均P<0.05)。结论:USIONP能促进HepG2细胞发生自噬,而自噬通路激活后降解USIONP释放铁离子和导致细胞ROS水平升高,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4  lncRNA FAM95B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影响LN382细胞增殖和迁移 的可能机制
    曹永胜,何昊沅,陈丹,郭洪波,姚亮
    2021, 28(8):790-7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4
    [摘要](376) [HTML](0) [PDF 2.50 M](641)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FAM95B1 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8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利用q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与4种细胞系中FAM95B1的表达水平,以表达最低的胶质瘤LN382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空载质粒(对照组)或pcDNA3.1-FAM95B1质粒(实验组)。MTT法和划痕实验检测FAM95B1对LN38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预测并验证FAM95B1与miR-26a-5p及PTEN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应用qPCR和WB法检测FAM95B1对miR-26a-5p和PTEN表达的影响。结果:FAM95B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FAM95B1在多种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脑胶质细胞(均P<0.01)。过表达FAM95B1可以下调LN382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能力(P<0.01)。FAM95B1 能够靶向结合 miR-26a-5p(P<0.01),miR-26a-5p 能够靶向结合 PTEN mRNA(P<0.01)。过表达FAM95B1可下调LN382细胞中miR-26a-5p的表达(P<0.01),促进PTEN mRNA的表达(P<0.01)。结论:在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异常低表达的FAM95B1通过发挥竞争性内源RNA的功能抑制miR-26a-5p的表达而增强PTEN蛋白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系LN382的增殖和迁移。
    5  瑞戈非尼通过miR-122调控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陈巍,韩峥,邹艳丽,黄莎莎,田霞
    2021, 28(8):796-8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5
    [摘要](328) [HTML](0) [PDF 3.08 M](739)
    摘要:
    目的:探究瑞戈非尼(regorafenib,Rego)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MMC-7721细胞分为对照组及 Rego 组 ,分别用 0、10 μmol/L Rego 处理 48 h 后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qPCR检测细胞中 miR-122 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合成的hsa-miR-122-5p模拟物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miR-122过表达的 overExp-miR-122 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Rego 组、overExp-NC 组、overExp-NC+Rego 组、overExp-miR-122 组及overExp-miR-122+Rego 组,采用 MTT 法 检 测 细 胞 活 性 ,流 式 细 胞 术 检 测 细 胞 凋 亡 率 、WB 法 检 测 细 胞 中 Bcl2、cleaved caspase-3、RAS、RAF1、p-ER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ego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且miR-122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与overExp-NC组比较,overExp-miR-122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RAS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Bcl2、RAF、p-ERK1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 P<0.01);与 overExp-miR-122 组相比,overExp-miR-122+Rego组细胞中各检测指标变化进一步显著增加(P<0.01)。结论:Rego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可能与调控miR-122、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和抑制RAS/RAF/ERK信号通路有关。
    6  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季文媛,魏少荫,刘炜
    2021, 28(8):803-8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6
    [摘要](445) [HTML](0) [PDF 3.08 M](677)
    摘要:
    目的:探讨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荨麻提取物(0、1、2、4、8、16、32、64 mg/m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 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选择中位抑制浓度附近的浓度(5和10 mg/ml)作为给药浓度分别处理MCF-7和MDA-MB-231细胞24 h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MCF-7细胞用5 mg/ml大荨麻提取物处理的同时转染过表达AKT质粒(大荨麻+AKT组),转染空载质粒为对照组(大荨麻+vec组),WB法检测过表达效率,比较过表达AKT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各大荨麻提取物处理组 MCF-7 和 MDA-MB-231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5或10 mg/ml大荨麻处理组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占比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P2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Cyclin D1、CDK4、Bcl2蛋白以及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荨麻+AKT 组 p-AKT 和 AKT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大荨麻+vec 组,克隆数、S 期和 G2/M 期细胞占比均高于大荨麻+vec 组(P<0.05 或 P<0.01),G0/G1期细胞占比和凋亡率低于大荨麻+vec组(P<0.05或P<0.01)。结论:大荨麻提取物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且阻滞细胞在G0/G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7  叉头框蛋白D3在胃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GC-7901细胞生物 学行为的影响
    杨阳,王欣晨,牛云峰,郭炜,梁佳,郭艳丽,董稚明
    2021, 28(8):810-8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7
    [摘要](367) [HTML](0) [PDF 2.42 M](525)
    摘要: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D3(forkhead box protein D3,FOXD3)在胃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表达及其对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中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的 49 例 GCA 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qRT-PCR 检测 FOXD3 在 GCA 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在 5 种胃癌细胞系中(BGC-823、SGC-7901、HGC-27、MGC-803及NCI-N87)的表达。向 SGC-7901细胞转染pc-DNA3.1-FOXD3或pc-DNA3.1,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FOXD3过表达对SGC-790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RT-PCR及WB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改变。结果:GCA组织中FOXD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关联 ;FOXD3 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细胞(均P<0.01)。FOXD3过表达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提高SGC-790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减少N-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均P<0.01),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1)。结论: FOXD3在G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其过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FOXD3可作为抑癌基因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8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 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刘美琴,芦东徽,高世乐,徐兴军,张羽
    2021, 28(8):818-8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8
    [摘要](618) [HTML](0) [PDF 869.33 K](646)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单药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变化,并随访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对照组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40.54%、疾病控制率(DCR)为67.57%,观察组患者ORR为69.44%、DCR为88.89%,观察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分别为(142.67±46.81)pmol/L、(31.79±11.65)U/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9.33±75.67)pmol/L、(57.05±17.85)U/L(均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过敏反应、血栓栓塞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可控、可耐受。观察组患者中位OS 和中位PFS分别分别为17.2个月和10.9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1个月和7.8个月(均P<0.05)。结论:对于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近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9  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 miR-504 通过 TP53INP1 调控胃癌细胞 BGC-823 的生物学行为
    刘真义,翁国武,关李稳,周真真,王力雅,冯红军
    2021, 28(8):824-8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09
    [摘要](339) [HTML](0) [PDF 4.92 M](523)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 RNA-504(miRNA-504)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G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三亚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qPCR检测组织中 miR-504、肿瘤蛋白 53 诱导型核蛋白 1(tumor protein 53-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TP53INP1)mRNA 的水平 ,WB 法检测TP53INP1水平。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 BGC-823,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 BGC-823细胞)、miR-504 mimic组、mimic-NC组、miR-504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miR-504 inhibitor+si-NC组、miR-504 inhibitor+si-TP53INP1组,qPCR检测细胞中miR-504和TP53INP1 mRNA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Cyclin D1、E-cadherin、MMP-2、MMP-9)以及TP53INP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504与TP53INP1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P53INP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或P<0.01),miR-504和TP53INP mRNA 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504 mimic组BGC-823细胞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且细胞增殖率、划痕愈合率、侵袭入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数量,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转染miR-504 inhibitor能显著下调BGC-823中miR-504的表达、上调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而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而下调TP53INP1的表达可明显减弱miR-504下调对BGC-82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P<0.01)。miR-504高表达能明显抑制野生型TP53INP1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iR-504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miR-504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TP53INP1的表达有关。
    1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崔冉亮,任丽,李悦国
    2021, 28(8):833-8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10
    [摘要](362) [HTML](0) [PDF 1.26 M](646)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诱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炎症的持续存在可形成一种适宜肿瘤存活 的微环境(TME),其X基因编码并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作为一个多功能调节蛋白,它通过与TME中的肿瘤细胞及 周围基质成分相互作用,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近期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着重分析了HbX在HCC-TME中引发 HCC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包括参与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机体免疫、促进肝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调控干细 胞特性等方面,以期为临床HBV相关HC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1  EGFR突变NSCLC的微环境特点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关系
    徐铭远,王立峰
    2021, 28(8):839-8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11
    [摘要](348) [HTML](0) [PDF 554.17 K](593)
    摘要: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NSCLC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KI可以显著延长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对于发 生TKI耐药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有限,仍需要探索除化疗外的其他治疗手段。虽然免疫治疗能够改善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 存期和总生存期,但既往数据表明,EGFR突变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仍不理想。本文综述了EGFR突变NSCLC患者 肿瘤微环境特点及其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未来如何优化免疫治疗在这部分人群中的应用。
    12  PD-1/PD-L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张丽娜,杨艳芳,姜战胜
    2021, 28(8):844-8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12
    [摘要](485) [HTML](0) [PDF 572.00 K](780)
    摘要:
    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变了多种肿瘤治疗的现状。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以阿替利珠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患者一线治疗、早期患者新辅助治 疗的标准方案;其是否用于术后高危分型的辅助治疗,目前尚无结论。本文就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TNBC中治疗的现状及 应用前景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13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谢永乐,谢作权
    2021, 28(8):850-8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8.013
    [摘要](459) [HTML](0) [PDF 3.71 M](1054)
    摘要: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Siglec)是一类能够识别唾液酸化聚 糖结构的膜蛋白,近年来,随着对Siglec调节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系统介绍 Siglec家族成员中的Siglec-1、-2、-3、-7、-9、-10、-15通过与其各自配体相互作用而调节固有免疫或适应性免疫的机制及其在抗肿 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