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虞淦军,吴艳峰,曹雪涛
    2022, 29(1):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1
    [摘要](269) [HTML](0) [PDF 948.01 K](510)
    摘要:
    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逐渐崭露头角,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脑胶质瘤等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展现了良好的 应用前景。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对肿瘤免疫理解的不断深入,对一个肿瘤患者进行全过程动态跟 踪和捕捉其肿瘤相关体细胞突变的克隆多样性已成为可能,随之研发的新抗原肿瘤疫苗则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热点,未来可期。 本文从新抗原的筛选鉴定、新抗原相关的肿瘤疫苗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五 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这一新兴的精准免疫治疗方法的研究脉络及进展,并对未来重点走向进行了展望。
    2  shRNA靶向抑制CD38的抗CD38 CAR-T细胞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
    刘秀盈,冯娅茹,周雅婷,王建勋
    2022, 29(1):11-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2
    [摘要](209) [HTML](0) [PDF 2.07 M](368)
    摘要:
    目的:探讨shRNA靶向抑制CD38的方法能否增强抗CD38 CAR-T细胞的抗癌功能。方法:构建shRNA靶向抑制CD38 的抗 CD38 CAR-T 细胞的 CAR 分子,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成功后转导人原代 T 细胞,制备 CAR-T 细胞。实验分为shRNA1 CD38 CAR-T 组、shRNA2 CD38 CAR-T 组和对照组(shR-NC-CD38 CAR-T 细 胞)。 采 用 qPCR 法 检 测 CAR-T 细胞CD38 mRNA相对表达水平,计算CAR-T细胞培养0~14 d的增殖倍数,CFSE法检测CAR-T细胞与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Raji-luc或人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B 淋巴细胞 RPMI-8226-luc 共培养时的增殖情况,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CAR-T细胞在不同效靶比(1∶1、1∶2、1∶4、1∶8)时对Raji-luc和RPMI-8226-luc细胞的杀伤效率,ELISA法检测CAR-T细胞杀伤Raji-luc或RPMI-8226-luc细胞时上清液中IFN-γ水平,FCM检测CAR-T细胞表面耗竭T细胞生物标志物PD-1的表达水平。结果:shR-NC-CD38 CAR、shRNA1-CD38 CAR 和 shRNA2-CD38 CAR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均为 1′107拷贝/mL,转导 T 细胞后,shR-NC-CD38 CAR-T、shRNA1-CD38 CAR-T和shRNA2-CD38 CAR-T细胞的转导效率(CAR的阳性率)分别为60.3%、67.0%和57.4%。与对照组比较,shRNA2-CD38 CAR-T 组细胞中 CD38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显示 shRNA-CD38 CAR-T 细胞构建成功。shRNA2-CD38 CAR-T 组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能力更强(P<0.05),对 2 种 CD38 阳性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更高(均 P<0.05)、IFN-γ释放水平更高(均P<0.05)、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更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一种shRNA靶向抑制CD38的抗CD38 CAR-T细胞,其抗癌功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3  MLL5基因敲除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石秀珍,高玮,徐萍
    2022, 29(1):18-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3
    [摘要](197) [HTML](0) [PDF 1.34 M](428)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5(MLL5)基因在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 CRISPR/Cas9技术构建MLL5基因缺失、MLL5和DDX58双基因缺失的结肠癌CT26细胞模型,用Sanger测序和WB法验证敲除 效果。将基因敲除的CT26细胞接种到野生型BALB/c小鼠和免疫缺陷型NSG小鼠皮下,构建基因缺失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 小鼠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总生存期(OS)。结果:在野生型小鼠中,MLL5基因缺失的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 速度显著性低于野生型癌细胞移植瘤,并延长荷瘤小鼠的OS(P
    4  miR-875-5p通过靶向USF2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高慎硕,张智凯,尹国庆,张红霞,王绪斌,马岩,刘洪俊,李乐平,郭晓波
    2022, 29(1):23-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4
    [摘要](197) [HTML](0) [PDF 4.01 M](415)
    摘要:
    目的:探讨miR-875-5p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HGC-27、MGC-803、SGC-7901、AGS、MKN-45 和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875-5p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875-5p模拟物/抑制剂(mimic/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质粒(miR-NC/Anti-miR-NC)转染至AGS细胞/MKN-45细胞,构建过表达/抑制 miR-875-5p 的细胞模型 ,空白对照组(Control 组)不转染。通过 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 等实验分别检测miR-875-5p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miR-875-5p与上游刺激因子2(USF2)的靶向关系,WB实验验证miR-875-5p对USF2的调控作用并检测USF2蛋白的表达。构建MKN-45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miR-875-5p过表达对MKN-45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miR-875-5p在6种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均P<0.01)。与Control组和miR-NC组相比,miR-875-5p mimic组AGS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US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iR-875-5p inhibitor组MKN-45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US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875-5p能够直接靶向USF2基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875-5p显著抑制MKN-45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P<0.01)。结论:miR-875-5p通过靶向USF2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5  miR-17-5p通过靶向SETD2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KM-1细胞的增 殖与凋亡
    张永晓,李英华
    2022, 29(1):30-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5
    [摘要](166) [HTML](0) [PDF 2.68 M](340)
    摘要:
    目的:探讨miR-17-5p和含SET结构域蛋白2(SETD2)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SKM-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例MDS患者的骨髓标本(MDS组)、35例健康体检者的骨髓标本(对照组),以及MDS细胞系SKM-1。用 qPCR 法检测 MDS 骨髓和 SKM-1 细胞中miR-17-5p、SETD2 mRNA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miR-17-5p 与 SETD2 的靶向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 si-miR-NC、si-miR-17-5p、miR-NC、miR-17-5p mimic、pcDNA、pcDNA-SETD2、si-miR-17-5p+si-NC、si-miR-17-5p+si-SETD2 等转染至 SKM-1细胞,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WB法检测细胞中SETD2、C-caspase-3、C-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S组骨髓中miR-17-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ET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si-miR-NC组相比,si-miR-17-5p组SKM-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 C-caspase-3和C-caspase-9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miR-17-5p明显抑制野生型SETD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并负向调控SETD2的表达。过表达SETD2可显著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干扰SETD2表达则可部分逆转干扰miR-17-5p对SKM-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MDS 骨髓中 miR-17-5p 呈高表达 ,干扰 miR-17-5p 可抑制 SKM-1 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miR-17-5p靶向负调控SETD2的表达有关。
    6  miR-502-3p通过靶向GTPBP2基因调控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与凋亡
    柯超,周红见,蒋斌,谢兴旺,张超
    2022, 29(1):37-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6
    [摘要](189) [HTML](0) [PDF 2.15 M](348)
    摘要:
    目的:探讨miR-502-3p通过靶向GTP结合蛋白2(GTPBP2)调控结直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分选CCSC(CD133+CD44+双阳性细胞和CD133-CD44-双阴性细胞),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502-3p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iR-NC、miR-502-3p、si-miR-NC、si-miR-502-3p、miR-502-3p+vector和 miR-502-3p+GTPBP2 转染至 CD133+CD44+细胞中,记作 miR-NC、miR-502-3p、si-miR-NC、si-miR-502-3p、miR-502-3p+vector和miR-502-3p+GTPBP2组。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502-3p、GTPBP2 mRNA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B法检测细胞中 Ki67、CDK1、Bcl2、BAX和GTPBP2蛋白 的 表 达 水 平 。 双 荧光 素 酶 报 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02-3p与GTPBP2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CD133+CD44+细胞中miR-502-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D133-CD44-细胞(P<0.01)。与miR-NC组比较,miR-502-3p 组细胞增殖率、S 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均 P<0.01),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均 P<0.01),细胞中 Ki67、CDK1、Bcl2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miR-502-3p 靶向调控 GTPBP2 的表达 ,过表达 GTPBP2可逆转上调miR-502-3p对CCSC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结论:上调miR-502-3p表达抑制CCSC增殖和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过表达GTPBP2有关。
    7  桥接整合因子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微,贾云泷,王佳丽,刘天旭,段玉青,刘丽华
    2022, 29(1):43-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7
    [摘要](165) [HTML](0) [PDF 4.66 M](351)
    摘要:
    目的:探讨桥接整合因子 1(BIN1)在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 BIN1 对 EOC 细胞 A2780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67例EOC患者的肿瘤 组织及同期因其他妇科疾病手术切除的30例非肿瘤患者的卵巢组织(正常对照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OC组织 和非肿瘤卵巢组织中BIN1 蛋白的表达水平 ,χ 2 检验分析 BIN1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Kaplan-Meier法分析 BIN1表达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用 qPCR 和 WB 法检测 EOC 细胞 SKOV3、A2780和人 卵巢上皮细胞IOSE80中B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 BIN1 质粒 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 和空载体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分别转染到A2780细胞以构建过表达BIN1细胞及其对照,用qPCR和WB 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B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BIN1对A2780细胞 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EOC组织中BIN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BIN1表达与EOC患者较晚的术后病理分期、较差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存在正向关联均 P<0.05);BIN1 低表达组患者的DFS和OS均短于BIN1高表达组患者(均P<0.05)。SKOV3和A2780细胞中 BIN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 IOSE80细胞(均P<0.01);过表达BIN1显著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或P<0.01)。结论:BIN1在EOC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过表达BIN1可降低EOC细胞A2780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8  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PD-1和NLRP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戴炀斌,邱燕如,江振健,王声耀,戴毅君,林建光
    2022, 29(1):50-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8
    [摘要](160) [HTML](0) [PDF 1.88 M](441)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FT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 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FTC患者的癌和 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PD-1和NLRP3的阳性表达率,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法 分析PD-1和NLRP3表达与F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PD-1与NLRP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和 Logistic回归分析PD-1和NLRP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FTC组织中,PD-1和NLRP3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46.67%与63.33%)。PD-1表达与FTC患者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复发与否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NLRP3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甲状腺外浸润以及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PD-1与NLRP3的表达成负相关,前者与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后者是FT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PD-1和NLRP3在FTC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前者与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后者是FT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9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ETTL7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杰,徐聃,李波,王首超,李欢,徐海波
    2022, 29(1):55-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09
    [摘要](213) [HTML](0) [PDF 5.32 M](399)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7B(METTL7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CGGA数据库胶质瘤数据和GTEx数据库正常脑组织数据,分析METTL7B基因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用GEPIA数据库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验证。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等评估METTL7B在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用CGGA数据库数据分析METTL7B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CIBERSORT及TIMER数据库进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GO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基因共表达分析确定与METTL7B相关的基因。结果:METTL7B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上调(均P<0.05),METTL7B表达是胶质瘤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METTL7B高表达与高龄(>41岁)、肿瘤分级增加、肿瘤复发或继发性肿瘤、IDH野生型、1p19q非共缺失以及肿瘤的恶性病理学有关联(均P<0.01);METTL7B表达与B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有关联(均P<0.05)。KEGG通路富集及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及多种免疫反应在METTL7B高表达表型中显著富集。基因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ETTL7B 与 TNFRSF12A、CHI3L1、EMP3 表达呈正相关(r=0.807、0.804、0.783,均 P<0.01),与 ELFN2、REPS2、SHANK2 表达呈负相关(r=-0.642、-0.627、-0.602,均 P<0.01)。结论:METTL7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且与肿瘤免疫浸润相关。
    10  氨基酸代谢在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辰,蒋敬庭
    2022, 29(1):63-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10
    [摘要](217) [HTML](0) [PDF 615.84 K](418)
    摘要:
    氨基酸是人体主要营养物质,更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重要的代谢物质,不同氨基酸在TME中 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免疫细胞可以利用氨基酸进行增殖、活化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肿瘤细胞同样可以将氨基酸用于其增殖、 侵袭和免疫逃逸,氨基酸在两者之间的代谢平衡直接影响TME中的免疫状态。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肿瘤细胞改变TME中氨基 酸代谢平衡,重新分配后的氨基酸向肿瘤细胞倾斜,重塑后的TME将更适合肿瘤细胞生长。免疫治疗在调节氨基酸代谢中同样 发挥作用。免疫检查点负性调控分子抑制效应T细胞氨基酸摄入以抑制其新陈代谢,进而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应用相应抗体 治疗不仅能增强T细胞杀伤作用,更可以重新平衡TME中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饥饿疗法也可增加部分免疫治疗的疗效。
    11  肿瘤来源外泌体在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浩,赵侃侃,王梦川
    2022, 29(1):70-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11
    [摘要](189) [HTML](0) [PDF 561.16 K](325)
    摘要:
    在肿瘤微环境(TME)中,肿瘤来源外泌体(TDE)可被成纤维细胞摄取,并诱导后者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而CAF又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展。了解TDE诱导CAF形成的作用机制,对基于TME理念的靶向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均是采用超速离心或试剂盒提取等方法从人源性肿瘤细胞中提取TDE,将其与成纤维细胞进行共 培养,再通过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等特征蛋白的表达以鉴定CAF。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TDE所携带 的某些蛋白或miRNA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血管细胞黏附蛋白-1 和Ras超家族三磷酸鸟苷激酶-35/MMP1/MMP3等多条通路促进CAF的生成,其结果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破坏细胞外 基质成分、促进微血管生成,以及提高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
    12  T细胞糖代谢重编程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乔万佳,刘小军
    2022, 29(1):75-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12
    [摘要](199) [HTML](0) [PDF 544.16 K](402)
    摘要:
    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获取能量。然而,肿瘤微环境(TME)中的成熟T细胞也会发生代谢重编程,通过有氧 糖酵解获取能量,维持T细胞增殖和活性。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可与TME中的其他细胞竞争营养物质,导致T细胞能量供给的 相对缺乏和糖酵解水平的低下,从而影响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发挥。T细胞葡萄糖缺乏可诱导PD-1分子的过表达,进而介导免 疫耐受的发生。此外,PD-L1/PD-1的结合可激活T细胞并抑制糖酵解反应,降低T细胞的杀伤活性。c-Myc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等分子对T细胞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恢复TME中的T细胞代谢和抗肿瘤效应,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 来肿瘤细胞与T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
    1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马新平,韩双印
    2022, 29(1):80-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1.013
    [摘要](218) [HTML](0) [PDF 610.53 K](428)
    摘要: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尽管传统的抗肿瘤疗法取得了很大进 步,但是多数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随着分子肿瘤学、肿瘤免疫学、抗体药物以及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迎来免 疫治疗的新时代。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并抑制肿瘤生长。免疫治疗具有肿瘤靶向杀伤、安全持久等特点,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细胞疗法为代表的一系 列免疫疗法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了解消 化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现状,熟知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及安全性和应对策略,对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