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9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mRNA-LNP的肿瘤免疫疗法
    曹学智,彭华,傅阳心
    2022, 29(7):605-6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1
    [摘要](320) [HTML](0) [PDF 1.80 M](500)
    摘要:
    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来实现强大的抗肿瘤反应,尽管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许 多肿瘤患者对这些抗肿瘤疗法仅部分出现反应或根本没有反应。mRNA-脂质纳米颗粒(mRNA-LNP)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免疫 治疗,目前正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共刺激配体和受体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 而其中研究比较集中的领域则是治疗性肿瘤疫苗和肿瘤内免疫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使用编码含有在肿瘤中发现的突变肽,即 创建一种由患者肿瘤特有的由新抗原组成的个性化肿瘤疫苗。肿瘤内免疫治疗是通过提供编码有效免疫刺激蛋白的mRNA将 免疫细胞浸润很少的“冷”肿瘤转化为免疫细胞浸润增加的“热”肿瘤,以在有限的全身毒性的情况下促进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活 性。mRNA-LNP技术在肿瘤免疫疗法的多个领域的应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基于肠道微生物的肿瘤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策略
    郑开文,崔久嵬,李薇
    2022, 29(7):613-6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2
    [摘要](357) [HTML](0) [PDF 1.35 M](392)
    摘要:
    肠道微生物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庞大生态系统,它与机体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共存体。近年来得益于分子生物技术的 蓬勃发展,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微生物本身的直接作用之外,由 它们引起的宿主炎症免疫系统、代谢功能方面的改变也间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变化对于后续抗肿瘤治疗也产生一定影响。 基于肠道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微生态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可为今后的抗肿 瘤治疗提供辅助作用。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的地位、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发展的机制和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的 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基于肠道微生物的抗肿瘤制剂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3  CD19和CD22双靶点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李薇,曾伟杰,彭浩,刘灿,刘广花,肖非笛,曾桂芳,梁晓,蔡车国,胡隽源,周明
    2022, 29(7):623-6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3
    [摘要](386) [HTML](0) [PDF 7.85 M](472)
    摘要:
    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分别靶向B细胞表面抗原CD19和CD22的CAR-T细胞,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果。方法:将含有人源化 CD19 ScFv的二代CAR分子和带有CD3ε链作为共刺激结构域的CD22 ScFv CAR分子以P2A自剪切肽连接,序列连接于慢病毒载体pLTR-CMV-MCS中,以HEK-293T细胞包装相应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健康志愿者提供的T细胞制备CAR-19-22-T细胞,同时以相同二代结构分别构建单靶向CAR-T细胞作为参照。构建表达荧光素酶、CD19和/或CD22的前列腺癌3M细胞(靶细胞)。将各种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培养,采用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通过尾静脉注射Raji-Luc细胞构建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分别注射各组CAR-T细胞进行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培养7 d的CAR-19-22-T细胞的CAR-19表达率为13.7%,CAR-22表达率为14.3%。CAR-19-22-T细胞在10∶1效靶比时,对3M-CD19-Luc、3M-CD22-Luc和3M-CD19-CD22-Luc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T细胞([ 78.1±14.4)% vs(11.1±4.3)%、(46.7±10.7)% vs(12.4±2.7)%、(90.5±4.3)%vs(14.3±3.7)%,均P<0.01];与3M-CD19-Luc、3M-CD22-Luc、3M-CD19-CD22-Luc靶细胞共培养后,CAR-19-22-T 细胞 IFN-γ、TNF-α 和 IL-2 水平均显著低于 CAR-19-T 和 CAR-22-T 细胞(P<0.05 或P<0.01)。CAR-19-22-T细胞对移植 Raji-Luc细胞模型小鼠治疗效果明显,其生存期显著长于T细胞组(P<0.01),与CAR-19-T组和CAR-22-T组荷瘤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双靶点CAR-19-22-T细胞,其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和/或CD22抗原的肿瘤细胞,对Raji-Luc细胞的白血病模型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4  lncRNA SUMO1P3诱导肝癌HepG2细胞对索拉菲尼耐药的分子机制
    张生,熊万成,苗志钊,周兵
    2022, 29(7):631-6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4
    [摘要](246) [HTML](0) [PDF 6.25 M](328)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假基因3(lncRNA SUMO1P3)促进肝细胞癌(HCC)HepG2细胞对索拉菲尼(SR)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C细胞HepG2,采用持续接触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SR耐药细胞HepG2/SR,以HepG2细胞作为对照,qPCR 法检测 HepG2/SR 细胞中 SUMO1P3 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在 HepG2/SR细胞中分别转染si-SUMO1P3和si-NC;在HepG2细胞中分别转染pc-SUMO1P3和pc-DNA,后经5 μmol/L的SR处理24 h,q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SUMO1P3表达水平,CCK-8法、Transwell实验和FCM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和凋亡水平,WB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D1、Bcl2、BAX、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R耐药细胞HepG2/SR,HepG2/SR细胞中SUMO1P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HepG2 细胞(P<0.01)。在 HepG2/SR 细胞敲减 SUMO1P3 后 ,与 si-NC 组比较 ,si-SUMO1P3 组细胞中SUMO1P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pG2细胞过表达SUMO1P3后,与pc-DNA组比较,pc-SUMO1P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 或 P<0.01);与pc-DNA+SR组比较,pc-SUMO1P3+SR组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lncRNA SUMO1P3可通过调控HCC细胞的周期、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分子诱导细胞对SR的耐药,从而影响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与诱导细胞对SR的耐药。
    5  miR-1243通过靶向hnRNPA2B1调控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
    韩建涛,谢兴旺
    2022, 29(7):639-6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5
    [摘要](244) [HTML](0) [PDF 3.42 M](342)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43通过靶向调控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表达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qPCR和WB法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手术切除标本)和正常人肝细胞 QSG-7701 与肝癌细胞 HepG2、Hep3b、HuH-7 中 miR-1243、hnRNPA2B1 mRNA 水平及hnRNPA2B1、cyclin D1、MMP-2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3和hnRNPA2B1的靶向关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miR-NC 组(转染 miR-NC)、miR-1243 mimic 组(转染 miR-1243 mimic)、miR-1243 mimic+pcDNA3.1 组(转染miR-1243 mimic 和 pcDNA3.1)、miR-1243 mimic+pc-hnRNPA2B1 组(转染 miR-1243 mimic 和 pc-hnRNPA2B1)后进行相应转染;WB 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细胞和转染后各组细胞的 hnRNPA2B1、cyclin D1、MMP-2 蛋白表达水平;CCK-8 法检测转染后各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或正常人肝细胞QSG-7701相比,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243呈低表达、hnRNPA2B1 mRNA及其蛋白呈高表达(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miR-1243与hnRNPA2B1间存在靶向关系,且miR-1243通过靶向hnRNPA2B1负调控其表达。转染miR-1243 mimic后HepG2细胞中hnRNPA2B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率及cyclin D1、MMP-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同时过表达 hnRNPA2B1 和 miR-1243 可逆转过表达 miR-1243 对 HepG2 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43 通过靶向hnRNPA2B1表达调控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6  一线晚期肺腺癌治疗中PD-1抗体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 的对比研究
    段玉青,夏宁,贾云泷,吕微,王郁,王佳丽,王雪晓,刘天旭,刘丽华
    2022, 29(7):646-6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6
    [摘要](224) [HTML](0) [PDF 1.26 M](356)
    摘要: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ⅢC和Ⅳ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结果:141例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95% CI:12.0~14.0)。PD-1抗体联合化疗组(A组)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组(B组)的ORR分别为33.33%和27.38%,DCR分别为98.25%和8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4个月(95% CI: 7.3~9.9)和6.9个月(95% CI: 6.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ⅢB/ⅢC期、肝或脑转移患者中,A组中位PFS较B组均延长(均P<0.01)。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4.29%,多数为1~2级。结论: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标准一线治疗。
    7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STIN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卢钟琦,付强,金铁峰,张美花
    2022, 29(7):653-6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7
    [摘要](97) [HTML](0) [PDF 5.33 M](226)
    摘要:
    目的:探讨2009—2021年间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进展中的研究现状、合 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乳腺癌和STING作为关键词的122篇核心合集文献作为研 究对象,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评估STING调控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以2016年为时间节点,乳腺癌与STING相 关的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其中美国发文量最多,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为排名第一的研究机构。DNA断裂过程中产生的微核激 活了cGAS-STING信号通路,可有效启动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结 果也表明,以巨噬细胞为代表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乳腺癌与STING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结论:STING信号通路中的关键 分子将成为乳腺癌防治领域的新免疫靶点。
    8  患者肿瘤组织来源的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的制备方法
    赖名耀,李少群,李新晨,邵媛,郁洁,李海南,李娟,胡清军,周江芬,艾茹玉,周兆明,林涛,金鑫,穆林森,欧阳辉,鲁明,范晓虎,蔡林波
    2022, 29(7):659-6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8
    [摘要](167) [HTML](0) [PDF 12.73 M](203)
    摘要: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肿瘤组织来源的GBM类器官(GBO)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广 东三九脑科医院新诊断经病理确诊的8例GBM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剪成0.5~1 mm大小的组织碎片并用特制的培养 基进行培养,待其成球且直径达到1 mm时剪小传代,同时选取培养2周以上的GBO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 组化染色检测,并与亲本GBM组织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的比较。结果:成功培养2例可传代冻存的GBO,并建立GBO生物库。 H-E 染色结果显示,GBO 保留了与亲本 GBM 组织相似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GBO 与 GBM 组织中 GFAP、OLIG2、Ki67和ATRX分子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将患者来源的GBM组织在体外剪小并用特制培养基培养,可构建与 GBM患者肿瘤组织在组织和细胞层面一致的GBO。
    9  微生物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彦君,左静
    2022, 29(7):665-6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09
    [摘要](108) [HTML](0) [PDF 611.65 K](358)
    摘要:
    食管癌是常见的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生物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可能机制引起了广 泛关注。菌群平衡对维持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微生物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根据对正常食管、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C)菌群特征的分析表明,某些代表性微生物可以作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这些微生物 对消化道细胞、肿瘤、免疫细胞及食管癌微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促进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也可 以影响食管癌治疗药物的疗效。基于此影响可提出食管癌微生物治疗的新策略,如改变饮食习惯、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粪菌移 植(FMT)、使用抗生素调节菌群等,将微生物治疗与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有望提高食管癌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 预后。
    10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刘华联,蒋敬庭
    2022, 29(7):671-6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10
    [摘要](93) [HTML](0) [PDF 741.45 K](354)
    摘要: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最常见的一类异质性恶性肿瘤。超过60%的HNSC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在肿瘤晚期 或转移阶段,针对复发性或转移性HNSCC(R/MHNSC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有限。肿瘤免疫治疗是治疗HNSCC的 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免疫治疗持久的反应率较高,但目前只有很低比例的HNSCC患者作出反应,临床上仍存在免疫治疗耐药等 挑战。HNSCC肿瘤微环境(TME)的生物学特征、动态抑制性变化和异质性等特点,在HNSCC的发生与发展、免疫逃逸和治疗耐 药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综述中,论述了抗肿瘤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成分在HNSCC的TME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总结了HNSCC相 关免疫治疗策略,并展望了免疫治疗与放射或化学治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方式组合提高HNSCC个体精准化免疫治疗的疗效。
    11  CLDN18.2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俏丽,杜娟
    2022, 29(7):681-6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11
    [摘要](173) [HTML](0) [PDF 570.94 K](247)
    摘要: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8.2(CLDN18.2)是一种细胞旁紧密连接结构中的膜蛋白,具有维持屏障、细胞旁运输和信号转 导等作用,在正常组织中特异性的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并未丢失,在食管癌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 肿瘤中常异位激活并高表达,这使得CLDN18.2成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目前,针对CLDN18.2的特异性抗 体zolbetuximab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有望成为CLDN18.2阳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靶向 CLDN18.2的个体化免疫治疗还包括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双克隆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等,但大多数的研究还在临床研究 初始阶段,因此,靶向CLDN18.2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或将是下一个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
    12  靶向CD70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杨凡,纪锋,郭志刚
    2022, 29(7):686-6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12
    [摘要](107) [HTML](0) [PDF 610.70 K](319)
    摘要:
    分化抗原簇70(CD7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Ⅱ型穿膜糖蛋白。正常组织中CD70仅短暂地表 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中。CD70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不仅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诱导免 疫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激活部分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这给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靶向CD70的单克隆抗体 (mAb)、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对于靶向CD70抗肿瘤药物的认 识,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研究依据。
    13  EGFR复杂突变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影响的研 究进展
    付于卉,姜达
    2022, 29(7):692-6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7.013
    [摘要](105) [HTML](0) [PDF 584.58 K](271)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因 其具有精准、高效、安全和使用便捷等优点而备受瞩目。但是,EGFR基因复杂突变(主要包括EGFR基因复合突变与EGFR基因 共突变)会影响NSCLC患者对EGFR-TKI治疗的敏感性。通过降低药物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结合力或关键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作 用途径,可影响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根据现有证据分析影响TKI治疗NSCLC疗效的EGFR基因复杂突变类型的研 究发现,大多数EGFR基因复杂突变能够导致TKI疗效不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突变类型本身对药物的敏感性、介导病理类型更 加恶化或与导致DNA损伤修复障碍等作用相关。因此,提出多靶向药物联合治疗、EGFR-TKI联合化疗或联合血管靶向治疗等 方案,为EGFR基因复杂突变的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增强EGFR-TKI疗效的临床治疗策略。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