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9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细胞焦亡机制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张俊文,苏延军,李西川
    2022, 29(8):701-7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1
    [摘要](75) [HTML](0) [PDF 1.78 M](145)
    摘要: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细 胞焦亡包含免疫细胞焦亡(ICP)和肿瘤细胞焦亡(CCP)两种类型,并可能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Caspase-1介导的经典途径和 caspase-4/5/11介导的非经典途径均可以介导ICP的发生,ICP参与的肿瘤免疫中,炎症小体和细胞因子IL-18、IL-1β发挥了重要 作用。Caspase-3和颗粒酶B切割并激活GSDME途径介导了CCP的发生,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发且持久的CCP促进肿瘤生长, 而在化疗等过程中GSDME激活介导的CCP则具有显著的抑癌作用。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以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提高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抗肿瘤免疫的发生。因此,细胞焦亡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该领域的研 究可能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2  胃肠道间质肿瘤:微环境特点及免疫治疗思路
    刘芳岑,王琴,李茹恬
    2022, 29(8):708-7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2
    [摘要](54) [HTML](0) [PDF 1006.84 K](141)
    摘要: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低。近二十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GIST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因此需要开拓新 的治疗方法。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是,免疫治疗在GIST中的 应用却较为缓慢。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循证证据。在发展迅速的 免疫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领域,目前尚无相关新技术用于GIST的临床研究。尽管如此,GIST的免疫微环境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 浸润,提示GIST是潜在的免疫治疗优势病种。但是,免疫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不能“照搬”上皮来源肿瘤的特征,必须在充分了解 GIST免疫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研究,开发出基于GIST的免疫治疗策略,才能使免疫治疗真正改善患者的预后。
    3  ATF6对骨肉瘤MCA205细胞免疫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索
    黄恩厚,李莫寒,李培培,夏琳,马瑜婷
    2022, 29(8):714-7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3
    [摘要](60) [HTML](0) [PDF 3.58 M](169)
    摘要:
    目的:探讨活化转录因子 6(ATF6)对骨肉瘤细胞 MCA205 免疫原性的影响,初步解析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CA205细胞的Atf6基因,借助CCK-8实验、细胞能量代谢检测、流式细胞术、ATP检测试剂盒、干扰素刺激响应元件(ISRE)-荧光素酶报告细胞实验和qPCR法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Atf6-/- MCA205细胞在PBS或衣霉素(Tm)处理后的活力、线粒体耗氧速率(OCR)和胞外酸化速率(ECAR)、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钙离子动员、胞内外ATP浓度、IFN-a/b分泌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水平。在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皮下接种WT或Atf6-/- MCA205细胞,比较两者的成瘤速度、肿瘤组织基因转录图谱、局部抗肿瘤效应T细胞活化有无差异。将WT和Atf6-/- MCA205细胞分别接种于nu/nu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或将Atf6-/- MCA205细胞分别接种于免疫系统健全小鼠和Ifnar-/-小鼠皮下,记录肿瘤生长曲线。分别用Tm预处理的WT和Atf6-/- MCA205细胞对na?ve小鼠(未经免疫刺激的小鼠)进行初次免疫,使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生初次活化(prime),随后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并进行体外再刺激(boost),分析特异性T细胞再次活化有无差异。按照不同的效靶比,将NK细胞与染料标记的WT和Atf6-/- MCA205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杀伤情况。结果:PBS或Tm处理后,WT和Atf6-/-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增殖、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离子霉素触发的胞内钙离子动员、胞内外ATP和IFN-a/b分泌均无显著差异。Tm处理后,Atf6-/-细胞死亡比例低于WT细胞(P<0.01)。在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体内,Atf6-/-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WT肿瘤(P<0.05)。然而,在缺乏T细胞的nu/nu小鼠体内,两种肿瘤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缩小。与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相比,Ifnar-/-小鼠体内Atf6-/-肿瘤的生长速度略快(P<0.05)。Atf6-/-肿瘤内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效应T细胞的活化均显著高于WT肿瘤(P<0.05)。与WT MCA205细胞相比,Atf6-/- MCA205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后死亡比例更高(P<0.05)。在Tm刺激后,Atf6-/- MCA205细胞比WT细胞表达更多的Irf3和Irf7,前者在prime-boost实验中可刺激T细胞分泌更多的IFN-g。结论:阻断ATF6信号通路能显著增强MCA205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免疫监视,阻碍肿瘤进展。
    4  TRIM59 通过结合 BCLAF1 调控人皮肤黑色素瘤 SK-MEL-2 细胞的恶 性生物学行为
    刘建敏,周亚净,何润之,段春胜
    2022, 29(8):724-7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4
    [摘要](70) [HTML](0) [PDF 7.93 M](119)
    摘要:
    目的:探究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调控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SK-MEL-2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迁移侵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之间的关系。方法:qPCR和WB法检测人表皮黑色素细胞HEMn-LP、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SK-MEL-2、UACC903、A375及36例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收集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TRIM59的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脂质体将si-con、si-TRIM59转染至SK-MEL-2细胞中,WB法检测干扰TRIM59表达对细胞中周期蛋白D1(CC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肿瘤抑制蛋白基因(TP53)和 BCLAF1 蛋白表达的影响,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的活性、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对细胞中TRIM59蛋白与BCLAF1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与HEMn-LP细胞相比,SK-MEL-2、UACC903、A375细胞中TRIM59 mRNA和TRIM59、BCLAF1蛋白均呈高表达(均P<0.05),SK-MEL-2细胞中TRIM59表达水平最高。相较于si-con组和Normal组,沉默TRIM59后,SK-MEL-2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CCND1、CDK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P53蛋白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划痕抑制率明显升高,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均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TRIM59与BCLAF1之间存在蛋白结合关系。TRIM59与 BCLAF1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8,P<0.001)。结论:干扰TRIM59表达能够抑制人皮肤黑色素瘤SK-MEL-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促进凋亡,抑制SK-MEL-2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TRIM59结合BCLAF1有关。
    5  miR-124通过调节Jagged1/Notch信号通路影响肾细胞癌OS-RC-2细胞 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张炜,胡志,付桥,孙伟,徐律,褚浩,王潇,张志超
    2022, 29(8):732-7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5
    [摘要](65) [HTML](0) [PDF 6.22 M](189)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4通过调节Jagged1(JAG1)/Notch信号通路对肾细胞癌(R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治疗的38例RCC患者的RCC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并体外培养RCC细胞(Caki-2、A498、ACHN、786-O、OS-RC-2)和人正常肾细胞(293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qPCR和WB法检测miR-124和JAG1蛋白在R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选择miR-124表达与293T细胞差异最大的OS-RC-2细胞进行转染,按转染物不同分为Control组、NC mimic组、miR-124 mimic组、miR-124 mimic+pcDNA组和miR-124 mimic+pc-JAG1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与JAG1的关系;qPCR法检测miR-124、JAG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析JAG1蛋白表达;WB法检测JAG1、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 和 Bcl2)和 Notch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ICD、HES1 和 HES5)的表达;MTT 法检测OS-RC-2细胞增殖;Transwell 检测 OS-RC-2 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OS-RC-2细胞凋亡。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RCC组织中miR-124表达降低,JA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 P<0.01);与 293T 细胞比较,Caki-2、A498、ACHN、786-O、OS-RC-2细胞中miR-124水平降低,JA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miR-124直接负调控JAG1。与Control组和NC mimic组比较,miR-124 mimic组miR-124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JA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细胞活力(24、48、72 h)下降,迁移、侵袭细胞数减少,Bcl2及NICD、HES1、HES5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miR-124 mimic+pcDNA 组和 miR-124 mimic 组相比,miR-124 mimic+pc-JAG1 组 miR-124 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 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均降低,JA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细胞活力(24、48、72 h)增加,迁移、侵袭细胞数增多,Bcl2及NICD、HES1、HES5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结论:miR-124通过下调JAG1抑制Notch信号通路,降低RCC OS-RC-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6  过表达lncRNA MIR17HG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 裸鼠移植瘤生长
    邓幻苏,刘元斌
    2022, 29(8):741-7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6
    [摘要](45) [HTML](0) [PDF 4.49 M](156)
    摘要:
    目的:探究lnc RNA MIR17HG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分析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MIR17HG和TRIM2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7HG和TRIM25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正常宫颈上皮End1/E6E7细胞、人乳腺癌细胞HeLa、C33A、CasKi和SiHa,采用q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MIR17HG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将MIR17HG过表达质粒或敲降质粒分别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17HG对HeLa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ENCORI预测并用qPCR和WB法验证MIR17HG对TRIM25的靶向调控作用。采用Targetscan和荧光报告系统验证miR-377与TRIM25之间的靶向关系。采用WB法检测MIR17HG对HeLa细胞中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MIR17HG过表达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的瘤生长。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7HG和TRIM25 mRNA均呈高表达(均P<0.05),宫颈癌细胞中MIR17HG表达水平高于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P<0.01或P<0.001)。MIR17HG和TRIM25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有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7HG过表达组HeLa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升高,而MIR17HG敲降组则相反(P<0.05或P<0.01)。MIR17HG可能通过抑制miR-377来上调TRIM25的表达。MIR17HG过表达组HeLa细胞中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IR17HG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IR17HG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过表达MIR17HG能够促进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加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iR-377上调TRIM25激活AKT通路来发挥其促癌的作用。
    7  TIGIT与CD15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燕,郑梓莹,陈文,杨钰斌,黄种心
    2022, 29(8):750-7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7
    [摘要](52) [HTML](0) [PDF 3.40 M](194)
    摘要: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和CD155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两蛋白在TNBC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TNBC的64例女性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BC组织中TIGIT、CD155的表达情况。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预后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s 精确检验分析 TIGIT、CD155 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及 Cox回归分析法分析TIGIT、CD15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中TIGIT和CD15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31/64)和79.9%(51/64)。TIGIT和CD155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Ki-67 均无关(均 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NBC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均与较差的DFS相关(均P<0.05),但两者均不是TNBC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为TNB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TIGIT和CD155在TNBC中呈高表达并与不良病理参数及预后有关联。
    8  衰老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
    努尔斯曼古丽·买买提明,张莉
    2022, 29(8):756-7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8
    [摘要](53) [HTML](0) [PDF 592.10 K](273)
    摘要:
    衰老已被认为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证据显示衰老可以通过编程基质细胞重塑微环境,从而促 进肿瘤的发生。衰老微环境具有多种成分,其中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细胞外基质(ECM)及免疫细胞是构成衰老微环境的 主要成分,衰老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其潜在意义一直被忽视。加强对衰老微环境构成成分及 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可为促进基于衰老微环境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9  血液系统肿瘤研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
    刘细细,陈碧清,朱学军
    2022, 29(8):762-7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09
    [摘要](54) [HTML](0) [PDF 557.09 K](169)
    摘要:
    由于细胞强异质性的存在,血液肿瘤细胞呈现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根源于基因层面的改变。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 来,对于基因层面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层出不穷的二代测序技术。过去十几年的深度测序技术着重于细胞群体层面的整体分析, 不能深入区分异质性的肿瘤细胞差异化的生命活动。近年来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大大促进了血液肿瘤异质性研究的发展。本 文着重介绍血液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性中的细胞异质性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更精细层次的标志 物、评估临床实验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10  TRIM家族蛋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世航,江建新
    2022, 29(8):767-7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10
    [摘要](54) [HTML](0) [PDF 569.08 K](184)
    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研 究的热点。三结构域(TRIM)蛋白是具有高度保守的RBCC三段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其中RING-finger结构域赋予了TRIM蛋白 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使其能够介导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因子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家 族蛋白涉及诸多信号通路,同一个TRIM蛋白分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单独靶向TRIM家族蛋白(如TRIM2、 TRIM14、TRIM15、TRIM21、TRIM29、TRIM47、TRIM59等),以及靶向TRIM11、TRIM31和TRIM37等与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联 合应用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方法和新的策略。TRIM家族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早期 诊断和预测胰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TRIM家族蛋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有助于为胰腺癌患 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11  Eps同源结构域蛋白2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研究进展
    管程齐,张健锋
    2022, 29(8):772-7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8.011
    [摘要](38) [HTML](0) [PDF 629.60 K](166)
    摘要: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EHD2)是EHD动力蛋白超级家族中的一员,可广泛调节受体蛋白,在细胞黏附、细胞形态、 细胞迁移和胞质分裂等细胞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型的膜转运蛋白,EHD2通过调控细胞的内吞作用,参与肿瘤发生 发展特别是转移过程。EHD2与乳腺癌、肝癌、食管鳞癌、甲状腺乳头癌、肾透明细胞癌、骨肉瘤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当EHD2 表达异常会调控膜转运过程及下游信号通路,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进程,从而调节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与肿瘤的发生 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从EHD2蛋白与肿瘤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特征、EHD2的生物学功能、EHD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 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EHD2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EHD2是潜在肿瘤治疗靶点。提高对于EHD2在肿瘤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和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的认识,将有助于为寻找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