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9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免疫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挑战与对策
    刘莎莎,田永贵,张毅
    2022, 29(9):781-7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1
    [摘要](114) [HTML](0) [PDF 5.23 M](305)
    摘要:
    近年来,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和部分实体瘤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其对大部分 实体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肿瘤抗原异质性和免疫逃逸、免疫细胞浸润能力差、免疫抑制微环境、代谢 微环境阻碍和T细胞耗竭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免疫细胞对实体瘤治疗的疗效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寻找新抗原、设计多靶点CAR、 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及细胞因子、敲除抑制性信号分子、增强T细胞代谢能力、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手 段能够有效改善免疫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本文系统性地对TIL、TCR-T细胞和CAR-T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细胞对实体瘤 治疗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进行评述。
    2  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问题及对策
    张静,王建勋
    2022, 29(9):791-7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2
    [摘要](60) [HTML](0) [PDF 1.01 M](206)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是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日益增多的生物治疗 方法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CAR-T细胞疗法更是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治愈新希望。已有 多种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靶标分子CAR-T细胞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然而CAR-T细胞疗法仍存在疗效持续时 间不够长、肿瘤易复发等问题,这可能与CAR-T细胞持续性不足、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丢失、抗原逃逸、免疫抑制微环境损害T 细胞活性等因素相关。已有临床研究通过优化CAR设计、调整制备过程以产生富含特定T细胞亚群的CAR-T细胞、构建健康志 愿者来源的通用型CAR-T细胞、引入修饰基因以调节免疫抑制微环境或改善CAR-T细胞增殖能力等方法来提高CAR-T细胞的 效应功能并延长其持续作用时间,通过降低CAR结构中抗体免疫原性、引入开关机制等方法来提高CAR-T细胞疗法安全性。众 多研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治疗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选择。
    3  羧肽酶A4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的 机制及其相关意义
    仝安娜,闫鹏
    2022, 29(9):797-8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3
    [摘要](58) [HTML](0) [PDF 6.29 M](188)
    摘要:
    目的:探究羧肽酶A4( CPA4)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IHC和WB法检测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NSCLC细胞中CPA4的表达;c2检验分析CPA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Kaplan-Meier法分析CPA4表达与患者OS之间的关系。采用细胞转染的方法分别构建稳定过表达和低表达CPA4的H1299与A549 NSCLC细胞,利用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减CPA4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建立裸鼠细胞移植瘤模型和尾静脉-肺转移肿瘤模型,检测过表达CPA4和敲减CPA4表达对在裸鼠体内成瘤和转移的影响,通过WB和IHC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上皮细胞比较,CPA4在 NSCLC 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 P?0.05);CPA4 高表达 NSCLC 患者的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CPA4的高表达更多见于分化差、N2~N3淋巴结受累和TNM Ⅳ期(P?0.05或P?0.01)。过表达CPA4促进H1299细胞而敲减CPA4表达则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表达CPA4促进裸鼠H1299细胞移植瘤生长和肺的转移;过表达CPA4促进H1299细胞的EMT进程相关分子的变化。结论:NSCLC组织和细胞中CPA4均呈高表达,过表达CPA4可诱导EMT进程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与肿瘤进展和预后有关,CPA4是一个预测NSCLC复发、预后及可用于靶向治疗的潜在标志物。
    4  地锦草乙醇提取物通过circRHOT1/miR-29a-3p轴抑制结直肠癌SW480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樊红革,戴卫波,张学峰
    2022, 29(9):806-8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4
    [摘要](55) [HTML](0) [PDF 4.11 M](192)
    摘要:
    目的:探讨地锦草乙醇提取物(EEEH)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W480 细胞,实验分为 Con 组、EEEH-L 组、EEEH-M 组、EEEH-H 组、si-NC 组、si-circRHOT1 组、EEEH-H+pcDNA 组、EEEH-H+pcDNA-circRHOT1组,分别以si-NC、si-circRHOT1、pcDNA、pcDNA-circRHOT1转染SW480细胞,采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qPCR 法检测转染后各组SW480细胞circRHOT1和miR-29a-3p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MP-2、MMP-9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RHOT1与miR-29a-3p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组比较,EEEH-L组、EEEH-M组、EEEH-H组SW480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circRHOT1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而miR-29a-3p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减少(均P<0.05)。circRHOT1可靶向负调控miR-29a-3p的表达。敲减circRHOT1可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而过表达 circRHOT1 则可减弱 EEEH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EEEH可通过调控circRHOT1/miR-29a-3p轴而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5  E3泛素连接酶HECW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芳,沈慧,王晓霏,王丽,韩采利,刘俊丽,张静
    2022, 29(9):813-8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5
    [摘要](65) [HTML](0) [PDF 11.26 M](159)
    摘要: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3泛素连接酶(HECW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寻找胃腺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线索。方法:用R语言分析HECW2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泛癌预后的关系。借助UCSC Xena、HPA、Kaplan-Meier Plotter等数据库分析HECW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WB法检测中国人胃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ECW2蛋白水平以验证数据库中的分析结果。借助TIMER和Cibersort数据库分析HECW2与胃腺癌免疫浸润的关系。通过LinkedOmics数据库对胃腺癌中HECW2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相关性基因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33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包括胃腺癌在内的12种肿瘤中HECW2呈显著高表达(均P<0.05),WB 法结果显示,中国人胃腺癌组织中 HECW2 也呈显著高表达(P<0.05)。HECW2 表达水平越高,胃腺癌患者 OS 越短,包括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越高(均P?0.01)。此外,HECW2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细胞黏附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理病理过程(均P?0.01)。结论:HECW2在胃腺癌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且其与胃腺癌预后不良和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有成为胃腺癌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6  HHLA2及其受体TMIGD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符圆圆,郑盼盼,孔彩霞,潘赟琰,蒋敬庭
    2022, 29(9):822-8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6
    [摘要](56) [HTML](0) [PDF 5.78 M](208)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序列结合蛋白2(HHLA2)和其受体穿膜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2(TMIGD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包含154点/154例卵巢癌组织的芯片中分别检测HHLA2和其受体TMIGD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HHLA2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型有关(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表明,在Ⅰ型卵巢癌中,HHLA2和TMIGD2高表达患者OS较短(P<0.05,P<0.0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卵巢癌Ⅱ型、FIGO分期Ⅲ和Ⅳ期、存在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者预后更差。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MIGD2高表达、FIGO分期Ⅲ和Ⅳ期、存在淋巴转移、淋巴转移阳性可能是导致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HLA2与TMIGD2表达呈正相关(r=0.603,P<0.01)。结论:HHLA2及其受体TMIGD2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联,有望成为卵巢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7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 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颜芳,应明真,陈龙佩,黄静怡,傅强
    2022, 29(9):828-8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7
    [摘要](59) [HTML](0) [PDF 670.93 K](158)
    摘要:
    目的:观察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长海医院收治的晚期 ESCC 且有可评价病灶的患者35例,一线给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奈达铂治疗,用药方案为:第 1 天,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奈达铂70 mg/m2;第8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130 mg/m2;每 3 周重复1次。采用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RECIST1.1标准评估疗效,按NCI-CTC5.0标准评估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全部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1.4%)、部分缓解(PR)21 例(60.0%)、疾病稳定(SD)10 例(28.6%)、疾病进展(PD)0 例,客观有效率(ORR)为 71.4%,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4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皮疹、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及脱发,仅有3例(8.6%)患者发生Ⅲ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奈达铂一线治疗本组晚期ESCC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8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CAR-T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张雯婷,蒋敬庭
    2022, 29(9):834-8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8
    [摘要](56) [HTML](0) [PDF 601.52 K](201)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CRC中未能重现其在血液 肿瘤和部分实体瘤治疗中获得的成功,其原因除CAR-T细胞治疗本身的研发困境(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特异性抗原的缺少等)外, CRC肿瘤微环境(TME)中存在着多重物理和生化障碍限制了T细胞抗肿瘤作用:TME复杂的脉管系统、纤维性物理屏障影响T 细胞的迁移、抑制性细胞如Treg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富集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的 激活、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T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等。优化CAR结构设计、构建靶向TME中免疫抑制因素的CAR-T细胞 和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等策略是克服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CRC解决低响应率的关键性思路,将为靶向TME的精准免疫治 疗深入发展提供线索和方向。
    9  EBV相关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罗耀婷,裴霞霞,宋飞雪
    2022, 29(9):840-8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09
    [摘要](50) [HTML](0) [PDF 623.90 K](212)
    摘要:
    作为WHO宣布的Ⅰ类致癌物EBV,其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霍奇金淋巴瘤(HL)、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 EBV相关性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且具有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及治疗靶点的潜能。目前,EBV免疫靶向治疗研究取得了众 多进展,基于EBV疫苗的主动免疫疗法和直接输注EBV-CTL的过继免疫疗法均可激活EBV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改善患者生存, PD-1/PD-L1抑制剂和IDO抑制剂联合可通过增强免疫应答、减少免疫逃逸而在EBV相关肿瘤中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某些去 甲基化及去乙酰化药物可靶向作用于EBV阳性肿瘤细胞,诱导EBV病毒基因裂解。未来有望通过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联合 应用为EBV相关肿瘤患者赢得更好的预后。
    10  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小婷,江高峰,黄炜祺
    2022, 29(9):846-8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10
    [摘要](48) [HTML](0) [PDF 549.86 K](203)
    摘要: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关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它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 要作用。MMP-9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而与此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很多,如PI3K/AKT 信号通路、AP-1/NF-κB信号通路、TGF-β1/SIRT1/AMPK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起主要作 用。高表达的MMP-9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细胞从原发瘤体脱离,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并游走至体循环, 最终外渗至新的解剖部位形成转移灶。MMP-9还与免疫逃逸有关,促使机体形成肿瘤适宜的微环境。在NSCLC患者中,MMP-9 的高表达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还意味着更低的生存率及不良预后。因此,MMP-9有望成为该肿瘤诊治及预后评估的重要 指标。已开发出多种人工合成 MMP 抑制剂,但极少数已应用于临床诊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MP 抑制剂或可成为治疗 NSCLC的一种新方式。
    11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郑盼盼,郑晓,蒋敬庭
    2022, 29(9):851-8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11
    [摘要](57) [HTML](0) [PDF 584.61 K](163)
    摘要: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作为AIM2样受体(ALR)家族成员之一,其和胞质中异常存在的双链DNA进一步组装成 AIM2炎症小体而引起炎症及其相关的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关于AIM2对肿瘤的作用机制,较为明确的是其作为炎症小体 发挥作用,然而AIM2在结肠癌、宫颈癌、肾癌、肝癌等肿瘤中均有差异表达,并且还通过不依赖于AIM2炎症小体的途径发挥促 进或抑制肿瘤的作用,该途径包括PI3K/AKT、EMT、NF-κB以及MAPK/ERK等信号通路。加深基于AIM2对肿瘤发生发展中作 用机制的认识可为肿瘤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同时性前列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2例 报道及文献分析
    孟娟,王刚,何立香,谢宗宙,李建旺,徐海霞,白志明
    2022, 29(9):856-8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2.09.012
    [摘要](49) [HTML](0) [PDF 3.94 M](165)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