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医药扶正调控免疫防治肺癌
    田建辉
    2023, 30(11):943-9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1
    [摘要](44) [HTML](0) [PDF 410.63 K](82)
    摘要:
    2  传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促进肿瘤学创新发展
    刘嘉湘,田建辉
    2023, 30(11):944-9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2
    [摘要](51) [HTML](0) [PDF 1.02 M](136)
    摘要: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治疗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华,积极融合肿瘤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理念及技术,以丰富“扶正治癌”防控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肿瘤学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肿瘤防治的临床综合疗效。
    3  小鼠衰老所致“正虚”过程中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
    田建辉,姚望,阙祖俊,于盼,姚嘉良,罗斌
    2023, 30(11):950-9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3
    [摘要](24) [HTML](0) [PDF 1.54 M](137)
    摘要:
    目的:基于小鼠渐进衰老模型探讨衰老所致“正虚”的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方法:使用不同月龄(2、6、15 月龄)C57BL/6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中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的丰度变化。结果: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幼稚CD4+ T细胞(2 vs 6 月龄,P=0.137;2 vs 15 月龄,P=0.004;6 vs15 月龄,P=0.105)和表型为 CD3+CD8+CD44-CD62L+ 的幼稚 CD8+ T 细胞(2 vs 6 月龄,P=0.179 ;2 vs 15 月龄,P=0.001;6 vs15月龄,P=0.015)出现与衰老有关的细胞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中央记忆CD8+ T细胞出现与衰老有关的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vs 6月龄,P=0.01;2 vs 15 月龄,P=0.007;6 vs 15 月龄,P=0.164)。对脾组织的检测结果具有与外周血相同特点。同时,CD8+ T细胞比例随衰老逐渐升高(2 vs 6月龄,P=0.027;2 vs 15 月龄,P<0.001;6 vs15 月龄,P<0.001);表型为CD8+CD28+的活化CD8+ T 细胞亚群比例也出现随月龄增长的上升(2 vs 6月龄,P=0.863; 2 vs 15 月龄,P=0.016;6 vs 15月龄,P=0.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所致“正虚”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并不都反映免疫抑制特点,虽然总体免疫功能下降,但单一表型难以反应整体免疫功能变化。
    4  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有效组分调控NK 细胞功能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转移
    于盼,田建辉,陆鑫熠,罗斌,阙祖俊
    2023, 30(11):957-9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4
    [摘要](30) [HTML](0) [PDF 6.31 M](127)
    摘要: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 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 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采用金复康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25 mg/kg)联合重楼皂苷Ⅶ(2.5 mg/kg)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肺和肝转移情况,H-E 染色观察肺和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ELISA 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Ki-67 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和IFN-γ分泌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小鼠脾内的NK细胞,然后与黄芪甲苷Ⅳ(5 μmol/L)、重楼皂苷Ⅶ(0.5 μmol/L)及两药联合干预后的Lewis 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NK细胞的脱颗粒水平,LDH法检测NK细胞对Lewis 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干预后的小鼠肺转移和肝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减少(均P<0.05),且转移负荷也显著降低(均P<0.05);转移灶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增加,且IFN-γ从NK细胞的胞内释放至胞外。此外,模型小鼠脾组织中的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外周血中的NK细胞水平却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显著减少而TNF-α 的水平却显著升高(均P<0.05)。体外研究发现,黄芪甲苷Ⅳ和重楼皂苷Ⅶ单药或联合干预后,NK 细胞的脱颗粒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并未提高NK 细胞对Lewis 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金复康中的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可通过促进NK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和增强IFN-γ分泌以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研究结果为“正虚伏毒”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5  山柰酚通过Met/PI3K/Akt/mTOR 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CI-H1650细胞发生自噬进而影响其增殖
    朱志明,周绮纯,王娟娟,邓芷茵,唐青,吴万垠,王晰,万信良,莫瀚丹,王苏美
    2023, 30(11):965-9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5
    [摘要](40) [HTML](0) [PDF 5.93 M](141)
    摘要:
    目的:探讨山柰酚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NCI-H1650 细胞发生自噬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NCI-H1650细胞,用不同浓度山柰酚处理细胞,用CCK-8法、MTT法以及EdU法检测山柰酚对NCI-H1650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自噬双标记腺病毒mCherry-EGFR-LC3感染实验检测山柰酚对NCI-H1650 细胞发生自噬的影响,用WB法检测山柰酚处理后NCI-H1650 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及Met/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用qPCR法检测山柰酚处理后NCI-H1650 细胞中Met mRNA的表达。采用荧光素酶标记A549-luc 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后用山柰酚进行处理,用活体动物成像技术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用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以及Met/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山柰酚能显著抑制NCI-H1650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山柰酚处理后NCI-H1650细胞内的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自噬标志蛋白LC3B和beclin1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P62 表达明显下调(P<0.05),山柰酚可明显抑制NCI-H1650 细胞中Met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抑制p-PI3K p85、PI3K p85、p-Akt 和p-mTOR蛋白表达(均P<0.05)。山柰酚抑制A549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和影响其体内自噬、Met/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山柰酚通过影响Met/PI3K/Akt/mTOR通路诱导NSCLC NCI-H1650细胞发生自噬,进而抑制其增殖能力。
    6  康莱特注射液调控胆固醇代谢以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朱广辉,郑琦,高瑞珂,许博文,徐曼曼,李杰
    2023, 30(11):973-9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6
    [摘要](35) [HTML](0) [PDF 5.29 M](130)
    摘要:
    目的:明确康莱特注射液(KLTi)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对肺腺癌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A549 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CON组)、KLTi组、顺铂(DDP)组及KLTi+DDP 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分组的药物干预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IC50 值用于后续实验;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Transwell 侵袭实验观察不同分组药物对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组药物对A549 细胞晚期凋亡水平的影响;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促炎因子释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胆固醇含量水平的组间差异,借助WB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膜通道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及功能蛋白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肽基脯氨酰异构酶B(PPIB)表达水平差异。结果:KLTi 及DDP对A549 细胞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均P<0.05),最终选择2 mg/mL KLTi、3 μg/mL DDP作为干预剂量,按分组加药干预48 h后显示,KLTi 单用或联合DDP均可抑制A549 细胞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且促进其晚期凋亡,KLTi+DDP 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 或P<0.01); KLTi 单用或联合DDP 可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snail 蛋白表达从而影响A549 细胞EMT 进程(P<0.05 或P<0.01),同时下调IL-6 及IL-8的释放水平(P<0.05 或P<0.01)。KLTi 单用及联合DDP 均可以明显降低A549 细胞胆固醇含量(P<0.05 或P<0.01),并且对ABCA1、ACLY、PPIB 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联合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 或P<0.01)。结论:KLTi 可能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水平及相关通道蛋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及EMT进程。
    7  扶正方药对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免疫检查点蛋白分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刘芳芳,姜怡,蔡雨晴,刘苓霜
    2023, 30(11):981-9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7
    [摘要](27) [HTML](0) [PDF 867.89 K](127)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方药对晚期三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12 种可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可溶性免疫检查点基线水平与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 年10月至2023 年4月在龙华医院肿瘤科接受三线治疗(扶正方药联合标准西医方案治疗)的72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LEGENDplex ?多因子试剂盒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 疗程后可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基线水平与 PFS 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 个疗程后,sCD137、sTGF-β1、sPD-L1、sPD-L2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 或P<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sPD-L2高水平患者的PFS短于sPD-L2低水平患者的PFS(P<0.05),COX 多因素分析表明sPD-L2 水平是晚期三线NSCLC 患者PFS 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扶正方药对外周血可溶性免疫检查点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sPD-L2预示晚期NSCLC患者较短的PFS,sPD-L2可能是晚期三线治疗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子。
    8  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研究进展
    罗斌,阙祖俊,田建辉
    2023, 30(11):987-9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8
    [摘要](30) [HTML](0) [PDF 1.40 M](109)
    摘要: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DSC,促进靶器官对MDSC的募集,介导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为肿瘤细胞生存营造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局部正虚),进而促进癌症转移或发生。本文聚焦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靶器官免疫抑制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从干预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角度,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提供参考。
    9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刘佳君,田建辉,阙祖俊
    2023, 30(11):992-9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09
    [摘要](38) [HTML](0) [PDF 612.76 K](154)
    摘要: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 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 结合成簇,促进CTC 逃避免疫监视并在外周循环中存活,同时促进CTC 黏附毛细血管壁并破坏内皮细胞连接以增加CTC 外渗机率,然后促进CTC进入靶器官后的定植与增殖,最终促进肿瘤的转移。“正虚伏毒”理论是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伏毒(CTC)与正气之间的博弈规律是破解转移发生机制的关键步骤,从抑制CTC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着手,破坏两者间的黏附作用,或利用中性粒细胞对CTC的趋向性设计治疗方案,可能为干预肿瘤转移提供新方向。
    10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家族的功能及其成员作为胶质瘤免疫治疗标志物的可能性
    李光明,张园园,乔晓龙,宋大勇
    2023, 30(11):997-10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10
    [摘要](38) [HTML](0) [PDF 15.07 M](157)
    摘要: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家族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和预后价值。方法:利用TCGA、GTEx和CGGA等多个数据库数据分析胶质瘤中GPX各亚型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突变、GPX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GPX7、8的基因集富集分析;GPX8与胶质瘤中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胶质瘤中GPX8表达与化疗药物IC50的相关性分析。采用qPCR 法、WB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国人胶质瘤组织和对照组织(标本收集自2022 年10 月20 日至12 月20 日间在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5例胶质瘤和3例严重脑外伤的病灶组织)中GPX mRNA、蛋白以及相关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胶质瘤中GPX各亚型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 或P<0.01),胶质瘤组织中多个GPX亚型存在单核苷酸变异和拷贝数变异;不同类型胶质瘤组织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主要表达的GPX亚型有明显不同,在胶质瘤组织中GPX1、4、7、8 均呈高表达(均P<0.05)且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1)。qPCR法、WB法检测中国人胶质瘤组织中GPX7、8均呈高表达验证了数据库信息的正确性。在胶质瘤中GPX7、8表达具有独立预后预测价值;富集分析显示GPX7、8与胶质瘤细胞周期和免疫途径有关,在GBM 和LGG 中GPX8 表达与免疫评分呈明显相关(P<0.01)、GPX8 可能在胶质瘤中诱导抑制性免疫细胞浸润导致免疫抑制、 GPX8表达与胶质瘤中多个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正相关(均P<0.01)、GPX8表达与化疗药物IC50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且其高表达可导致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结论:GPX8在胶质瘤中呈显著高表达,GPX8高表达能诱导胶质瘤中抑制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其与多个免疫抑制点、与多个化疗药物IC50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11  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DEAD盒解旋酶10 和Bystin 样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涂艳娟,郑雪琴,林欣怡,杨静波,邱燕如,许天文
    2023, 30(11):1009-10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11
    [摘要](44) [HTML](0) [PDF 4.75 M](156)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及结肠癌细胞DLD-1中DEAD盒解旋酶10(DDX10)与Bystin-like(BYSL)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 年3月至2018 年3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78 例CR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DX10 和BYSL 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和Kaplan-Meier 法分别分析CRC组织中DDX10、BYSL蛋白表达与其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PFS 和OS的关系。利用瞬时转染技术在DLD-1细胞中分别转染siDDX10 和siNC,用qPCR法检测DLD-1细胞中敲减DDX10 的表达对BYSL表达的影响,用CCK-8及Transwell实验验证DDX10及BYSL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DDX10 和BYSL 在CRC 组织中呈高表达(73.08%和74.36%)。CRC 组织中DDX10与BY肿瘤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等临床病例特征均有关联(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X10与BY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6,P<0.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DX10 与BYSL的高表达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DDX10 与BYSL 均是CRC 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CCK-8 法及Transwell 实验检测结果显示,敲降DDX10 的表达可使BYSL 表达降低,且可抑制DLD-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P<0.05)。结论:DDX10 和BYSL 在CRC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是CR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可调控结直肠癌DLD-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12  铁代谢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裔俊,唐玲,钱程
    2023, 30(11):1016-10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12
    [摘要](62) [HTML](0) [PDF 714.51 K](260)
    摘要:
    铁代谢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细胞代谢正常的基本条件,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铁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针对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双面性的特点,并且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以及各类免疫细胞的不同亚型中体现异质性。TIME 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铁代谢失调,以及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的铁死亡均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免疫相关治疗迅速发展,以TIME铁代谢作为治疗靶标的铁螯合剂、铁相关纳米粒子、铁代谢联合放疗或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等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思路,随着TIME 铁代谢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其代谢特点进行调控,将可以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
    13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
    吴奇,袁林霖,范志松
    2023, 30(11):1021-10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13
    [摘要](39) [HTML](0) [PDF 623.86 K](122)
    摘要:
    近年来,化疗基础上加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仅可提高晚期胃癌(GC)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目前晚期GC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获益远落后于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实体肿瘤,靶向治疗仍需进一步探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靶点如Claudin 18.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RAD3相关蛋白激酶(ATR)被发现在GC细胞中表达,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崭露头角,并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阐述晚期GC治疗中靶点的作用机制及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对提高GC的临床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4  MAGE-A3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岚,左静
    2023, 30(11):1027-10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11.014
    [摘要](63) [HTML](0) [PDF 567.13 K](174)
    摘要:
    食管癌(E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使EC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且欠缺有效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无法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存在原发性耐药,因此需要寻找新型免疫治疗靶点使更多患者获益。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是一种癌-睾丸抗原,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MAGE-A3基因具有限制性表达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是良好的EC免疫治疗靶点,对E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由于MAGE-A3基因在E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目前针对MAGE-A3基因靶点的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疗法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