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B7H3促瘤机制的靶向抗肿瘤策略:机遇与挑战
    黄明燕,刘秋燕
    2023, 30(5):365-3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1
    [摘要](135) [HTML](0) [PDF 861.88 K](1226)
    摘要:
    以靶向PD-1/PD-L1和CTLA-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不俗疗效,但仅有不到30%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的现实表明,还存在其他免疫检查点分子介导的免疫抑制。B7H3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成员,与CTLA-4/PD-1主要表达在T细胞并介导后者的免疫抑制或耗竭不同,B7H3蛋白不仅诱导性表达在免疫细胞,还组成性高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脉管系统。B7H3不仅能够激活多条信号通路直接促进肿瘤细胞恶性表型,还可以通过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间接促进肿瘤的进展、转移和耐药。因此,基于B7H3 的多项靶向抗肿瘤策略,包括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及CAR-T 细胞等均已进入临床试验并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总体而言,该领域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相互作用受体的鉴定、降低毒性、打破耐药及联合用药策略优化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突破。
    2  CRISPR/Cas9 敲除内源TCR 增强TCR-T 细胞对HPV16 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杀伤
    冯娟,李佳涛,庄娜
    2023, 30(5):373-3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2
    [摘要](98) [HTML](0) [PDF 5.51 M](283)
    摘要:
    目的: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并鉴定其在体外杀伤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功能。方法: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 T细胞和Jurkat细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D8+ T、Jurkat细胞的TCR基因,制备过表达转基因TCR的重组慢病毒,在敲除内源性TCR的CD8+ T和Jurkat细胞中用慢病毒过表达转基因TCR制备TCR-T细胞,多色FCM检测TCR-T细胞中TCR和CD3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TCR-T细胞对HPV16阳性SiHa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CRIPSR/Cas9基因编辑技术高效地敲除了外周血CD8+ T细胞和Jurkat细胞中的TRAC和TRBC基因,敲除效率分别为(81.4±4.5)%(、98.5±0.07)%,制备的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高效表达转基因TCR,在外周血CD8+ T和Jurkat细胞中表达率为(66.0±17.8)%、(97.3±2.6)%,敲除内源TRAC和TRBC 基因有效增强CD8+ T 和Jurkat细胞膜表达转基因TCR(均P<0.01),敲除内源TCR增强TCR-T细胞特异性杀伤HPV16阳性的SiHa细胞[(71.4±1.0)% vs(35.1±2.0)%,P<0.01)]。结论: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显著增强转基因TCR的表达和对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靶向杀伤能力,为提高TCR-T细胞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3  基于靶点人源化小鼠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及其IgG1亚型的抗癌活性评价
    胡红梅,于秋红,杨毅,沈月雷,刘柏宏
    2023, 30(5):380-3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3
    [摘要](130) [HTML](0) [PDF 3.25 M](283)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靶点人源化小鼠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双特异性抗体(BsAb)并对BsAb及其IgG1亚型进行抗癌活性评价和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和扩增并纯化不同结构及抗体亚型的PD-1/CTLA-4抗体BsAb1、BsAb2和BsAb3,对纯化BsAb进行靶点亲和力检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FCM检测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基于B-hPD-1-hPD-L1-hCTLA-4人源化小鼠的MC38-hPD-L1结肠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对BsAb进行体内药效评估,并通过移植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析PD-1/CTLA-4抗体的作用机制。结果:成功制备的BsAb1、BsAb2及BsAb3对靶点PD-1和CTLA-4均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对靶点通路均有不同程度的阻滞活性,均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或P<0.01)。IgG1亚型BsAb体内药效更优(P<0.01),TIL分析发现BsAb2-IgG1明显增加了CTL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了肿瘤浸润Treg细胞百分率(P<0.01),使肿瘤免疫微环境更有利于杀伤肿瘤细胞;增强ADCC活性的Fc突变体亚型BsAb2-SI则不能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活性。结论:具有Fc效应功能的IgG1亚型的PD-1/CTLA-4抗体体内抗癌药效更优,因其可以更好地清除TIL中的Treg细胞。
    4  鱼藤素通过调控miR-520a-3p影响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莫蕊,陈燕娥,吴学明
    2023, 30(5):387-3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4
    [摘要](83) [HTML](0) [PDF 2.60 M](261)
    摘要:
    目的:探讨鱼藤素通过调控miR-520a-3p表达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鱼藤素0 μmol/L)、鱼藤素低剂量(5 μmol/L)、中剂量(10 μmol/L)、高剂量(20 μmol/L)组,miR-NC 组、过表达miR-520a-3p组,鱼藤素+anti-miR-NC 组、鱼藤素+anti-miR-520a-3p组。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FCM以及qPCR 法分别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克隆形成数、凋亡率以及miR-520a-3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藤素(低、中、高剂量)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miR-520a-3p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P<0.05)。与miR-NC 组比较,过表达miR-520a-3p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P<0.05)。与鱼藤素+anti-miR-NC 组比较,鱼藤素+anti-miR-520a-3p 组SKOV3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鱼藤素通过增加miR-520a-3p表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5  基于PD-1/PD-L1抑制剂联合疗法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方跃华,周晓燕,林琴,林志冰,林雨虹
    2023, 30(5):393-4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5
    [摘要](101) [HTML](0) [PDF 2.21 M](316)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联合治疗(以下称“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应用于晚期RC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时间至2022 年10 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StataMP16.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Meta 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舒尼替尼相比,免疫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晚期R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4,95% CI(0.67,0.80),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0.66,95% CI(0.51,0.81),P<0.01](;2)安全性:两治疗组均有较高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免疫联合治疗组发生皮肤及内分泌系统AE显著高于舒尼替尼治疗组,而血液系统相关AE则明显低于舒尼替尼治疗组(;3)以1%为临界点,免疫联合治疗组的RCC患者,无论是PD-L1阳性或阴性的,其OS和PFS均高于舒尼替尼组。结论:免疫联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RCC患者的OS和PFS,但不同系统发生AE有差异,且RCC患者PD-L1表达状态(1%为临界点)并不影响免疫联合治疗的获益。
    6  整合多数据库分析PM20D1 基因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缺氧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
    张园园,潘静,李光明,焦霞霞,赵文理
    2023, 30(5):401-4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6
    [摘要](107) [HTML](0) [PDF 9.90 M](244)
    摘要:
    目的:探讨肽酶M20 结构域1(peptidase M20 domain containing 1,PM20D1)在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缺氧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GDC、TCGA、GTEx 公共数据库分析PM20D1表达对DLBCL 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分组患者的富集分析及PM20D1与CD274 相关性分析验证PM20D1 是否为DLBCL 的缺氧相关基因;采用ChEA、ENCODE 和hTFtarget 数据库分析上游调控PM20D1表达的转录因子(TF)和miRNA,以及差异表达PM20D1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采用WB法检测PM20D1在正常淋巴细胞和DLBCL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设计PM20D1的siRNA 序列敲减目的基因,并采用qPCR 和WB法检测验证SUDHL2和SUDHL10细胞中PM20D1的敲减效率,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敲减PM20D1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PM20D1 在DLBCL 组织中高表达且患者预后差(P<0.05 或P<0.01);富集分析显示,PM20D1 高表达组与ssGSEA 高分组主要涉及细胞电耦合通讯、甘油三酯代谢过程调节和细胞质翻译起始复合物过程,且PM20D1表达与免疫检查点CD274 表达呈正相关(P<0.01,r=0.757)。在SUDHL2和SUDHL10细胞中敲减PM20D1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PM20D1基因在DLBCL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M20D1可能通过促进DLBCL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从而促进DLBCL 的发生发展。
    7  基于细胞焦亡的结肠癌预后预测模式
    周勇,胡小巧
    2023, 30(5):412-4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7
    [摘要](80) [HTML](0) [PDF 10.20 M](290)
    摘要: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结肠癌组织中与焦亡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结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TCGA 数据库、GEO 数据库中下载结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转录数据及临床数据。利用R 软件提取出TCGA转录数据中细胞焦亡基因的表达量,并找到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单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将基因进行分型,比较两种亚型之间生存差异,得到预后相关基因。然后通过Lasso 回归分析、交叉验证及优化,得到基因系数(Coef 系数),构建一种结肠癌预后的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计算出TCGA样本的中位风险得分,将样本分为高、低风险组。以GEO样本作为验证组,分别对TCGA、GEO样本进行生存分析(Kaplan-Meier 分析)、绘制ROC 曲线、绘制风险曲线、PCA和t-SNE 分析。结合模型中的风险评分,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来寻找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高、低风险组进行GO和KEGG分析。最后行ssGSEA 分析,对每个样本进行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功能打分,得到高、低风险组之间免疫细胞及免疫 细胞相关功能的差异。结果:共鉴定了52个焦亡基因在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筛选出40个差异基因。通过Cox回归和Lasso 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15 个基因的结肠癌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将结肠癌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两组之间生存有明显差异(P<0.001)。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TCGA样本的风险评分,并得到的中位风险评分,利用GEO数据库结肠癌患者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高低风险组之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3)。发现预测模型计算出的风险评分是预测结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ssGSEA 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通过生物学信息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15个基因的结肠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这些基因在结肠癌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8  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分型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赵传华,肖楠,徐建明
    2023, 30(5):424-4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8
    [摘要](114) [HTML](0) [PDF 691.71 K](926)
    摘要: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是肿瘤细胞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复杂环境,其组成成分及相关特征在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影响不同免疫疗法的临床疗效。TIME的研究为实体瘤诊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因此针对TIME的治疗策略具有发展前景且成为探索方向,以帮助指导和改善实体瘤的治疗。本文基于FOWLER团队确认的TIME四分型理论,进一步阐述不同分型的TIME特征及潜在可适用的免疫治疗方式,对目前基于TIME分型的肿瘤免疫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同时提出在成像引导的测序等新技术协助下,新的生物标志物、TIME分型理论和治疗靶点的涌现,为实体瘤免疫疗法赋予光明前景。在新的疗法不断出现的同时,基于TIME的免疫治疗研究方向仍应尽可能提前关口,以实现肿瘤早诊早治的目的。
    9  代谢重编程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学梦,刘芳远,苏丽娅
    2023, 30(5):432-4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09
    [摘要](149) [HTML](0) [PDF 3.15 M](563)
    摘要:
    随着细胞代谢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代谢重编程已被证实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重编程中的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等为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能量基础;糖酵解及脂质代谢过程的变化会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而糖酵解途径对恶性肿瘤的耐药性有影响。因此,代谢重编程可以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是影响癌症发生和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们对肿瘤生物学复杂性的理解逐渐深入,这为基于代谢重编程研制肿瘤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本文基于近年来关于恶性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代谢重编程影响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潜在机制,讨论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生及靶向治疗中的意义,以期为癌症治疗提供更新颖更全面的见解和治疗策略。
    10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耐药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久莲,刘童,高善语
    2023, 30(5):438-4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10
    [摘要](79) [HTML](0) [PDF 2.39 M](243)
    摘要:
    非编码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其通过靶向调控mRNA的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化疗耐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结直肠癌(CR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特定miRNA的异常表达与CRC化疗耐药密切相关。部分miRNA可以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检查点,减少肿瘤细胞的死亡,增强CRC化疗耐药性。miRNA的异常表达还会影响干细胞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减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引起CRC化疗耐药。此外,上皮间质转化、细胞代谢和自噬等机制也参与其中。基于此,以miRNA为靶点治疗CRC耐药的策略频频被提出。目前,从miRNA角度逆转CRC耐药的策略主要分为上调抑癌miRNA或功能性抑制促癌miRNA。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对miRNA进行化学修饰或利用病毒、偶联体和纳米颗粒等载体开发靶向递送系统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预后,但具体的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索。
    11  基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生物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
    张鑫辉,刘智勇
    2023, 30(5):445-4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3.05.011
    [摘要](71) [HTML](0) [PDF 615.90 K](242)
    摘要: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 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 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