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靶向治疗策略
    钟昊,尹双双,于海洋
    2024, 31(2):113-1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1
    [摘要](122) [HTML](0) [PDF 1.10 M](519)
    摘要: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属IL-6家族,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因最早被发现能够抑制小鼠髓系M1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终末分化而得名。LIF 广泛参与器官、神经发育与再生和免疫调节等反应,对于肿瘤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相反,LIF 通常促进多种类型实体瘤的发展,高表达的LIF 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和肿瘤免疫逃逸等,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聚焦LIF 生理和病理的功能作用及其所调控信号通路的整体性,寻找新的靶向药物,对于LIF通路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  三级淋巴结构:肿瘤免疫治疗的预后因素与新兴靶点
    候云晶,杨鑫鑫,孟宏学
    2024, 31(2):121-1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2
    [摘要](226) [HTML](0) [PDF 977.36 K](501)
    摘要: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T滤泡辅助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并且与B细胞紧密联系。近年研究明确了新生的 TLS的关键特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手段,进一步阐述了TLS 通过刺激相关的肿瘤抗原调控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对TLS 与肿瘤患者临床获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LS 可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的良好预后和预测因素。目前,研究者正在开发诱导TLS形成的技术,包括使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体、抗原提呈细胞或合成支架等。在“冷肿瘤”和“热肿瘤”中诱导TLS新生联合抑制炎性环境的治疗剂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3  重组鼠IFN-γ腺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观察
    杨箐,张玮光,黎陈铖,刘细细,胡中晓,王风楠,陈碧清,田芳,张晓丽,热爱拉·加那提,朱学军
    2024, 31(2):128-1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3
    [摘要](74) [HTML](0) [PDF 6.97 M](314)
    摘要:
    目的:通过向C57Bl/6J 小鼠腹腔注射 IFN- γ 腺病毒(Ad-mIFN- γ)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Ad-mIFN-γ 及对照Ad-lacZ 腺病毒载体,分别以MOI=100 体外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mIFN-γ 分泌的影响。将40 只雌性C57Bl/6J 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载体对照组、病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向各组小鼠腹腔注射PBS(200 μL)、Ad-lacZ(2×107 PFU/只)、Ad-mIFN- γ(5×106 PFU/只)、Ad-mIFN-γ(1.5×107 PFU/只)和Ad-mIFN-γ(2×107 PFU /只)。每日观测小鼠的体质量及生存情况;第3 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内单核细胞(CD11b+)、巨噬细胞(CD11b+/CD86+)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脾内CD11b+的单核细胞比例;第9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第14 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H-E 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第3天检测到巨噬细胞分泌mIFN-γ达到峰值(118.34±2.90)pg/mL,并在一周内持续高分泌mIFN-γ,Ad-lacZ 对照组IFN-γ分泌水平较低后,第3天时为(0.17±0.08)pg/mL。小鼠腹腔注射Ad-mIFN-γ后,在14 d内病毒低、中剂量组无小鼠死亡,病毒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持续减轻(P<0.001);第3天,病毒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中剂量组均显著增加(P<0.05 或P<0.01);第9 天,病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IFN-γ、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TNF-α 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10 d 内病毒高剂量组小鼠死亡率达100%。组织病理检测可见病毒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脾、肺、肾组织有明显损伤。结论: 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后,可以快速分泌mIFN-γ;腹腔注射高剂量(2×107 PFU/只)Ad-mIFN-γ导致小鼠出现CRS典型表现,可作为CAR-T细胞治疗诱发CRS的动物模型。
    4  lncRNA NEAT1通过抑制hsa-miR-450b-5p促进胃癌细胞中EZH2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贺娇,任伟宏
    2024, 31(2):135-1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4
    [摘要](70) [HTML](0) [PDF 6.33 M](186)
    摘要:
    目的:筛选果蝇Zeste 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基因上游miRNA及lncRNA,分析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验证其间的靶向关系,探讨它们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ENCORI、miRDB 和Target Scan 数据库查询并分析、筛选 EZH2 上游 miRNA(has-miR-450b-5p),ENCORI 数据库和 DAINA 数据库筛选 has-miR-450b-5p 上游 lncRNA(lncRNA NEAT1),预测hsa-miR-450b-5p、lncRNA NEAT1 与EZH2 之间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sa-miR-450b-5p 与lncRNA NEAT1 的结合关系。采用qPCR 和WB法检测lncRNA NEAT1 和EZH2 在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与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 和MKN-28)中的表达量。按转染物的不同将MGC-803 和SGC-7901 细胞分为hsa-miR-450b-5p-mimic 组、mimic-NC 组、si-NEAT1 组和si-NC 组,转染36~48 h 后qPCR 法验证过表达及敲减效果;通过qPCR、WB 法检测观察过表达hsa-miR-450b-5p 对细胞中lncRNA NEAT1 和EZH2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敲减lncRNA NEAT1 对hsa-miR-450b-5p 和EZH2 mRNA表达的影响;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敲减EZH2或敲减lncRNA NEAT1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EZH2上游miRNA 和lncRNA 为has-miR-450b-5p和lncRNA NEAT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两者间存在靶向关系。lncRNA NEAT1 和EZH2 mRNA、蛋白在胃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5)。与mimic-NC 组相比,hsa-miR-450b-5p-mimic 组MGC-803、SGC-7901 细胞中miR-450b-5p水平均显著升高,而EZH2 mRNA、蛋白和lncRNA NEAT1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与si-NC 组相比,si-NEAT1 组MGC-803、SGC-7901 细胞中lncRNA NEAT1 和EZH2 mRNA 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SGC-7901 细胞中hsa-miR-450b-5p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敲减EZH2或敲减lncRNA NEAT1后,MGC-803、SGC-7901 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lncRNA NEAT1 和EZH2在胃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lncRNA NEAT1可通过hsa-miR-450b-5p促进EZH2的表达并提高胃癌MGC-803 和SGC-790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5  苍术素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 信号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程序性坏死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王乙波,焦斌,王小强,陈歭行,曾慈梅
    2024, 31(2):146-1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5
    [摘要](69) [HTML](0) [PDF 7.02 M](323)
    摘要: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 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 μmol/L 的ATR 处理A549 细胞, 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使用ATR 和/或RIPK1 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caspase 抑制剂Z-VAD-FMK处理A549 细胞,验证ATR是否诱导A549 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将A549 细胞分为对照组、ATR-L 组、ATR-M 组、ATR-H 组(分别用0、10、20、40 μmol/L ATR 处理)、ATR+Nec-1 组(40 μmol/L ATR+50 μmol/L Nec-1 处理),处理24 h 后,采用PI 单染及Hoechst33342/PI 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B法检测细胞中RIPK1/RIPK3/MLKL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A549 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用10 mg/kg ATR(溶于玉米油中)对裸鼠灌胃给药5 周,观察ATR 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WB 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10~160 μmol/L的ATR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选择10、20、40 μmol/L的ATR进行后续实验。ATR组A549 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ATR+Nec-1组(P<0.01),而ATR+z-VA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z-VAD组(P<0.01),说明ATR可诱导A549 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ATR处理组A549 细胞发生肿胀,线粒体内脊消失呈空泡化,细胞内容物向外泄漏,细胞核聚集,表现为坏死特征,ATR-L 组、ATR-M组、ATR-H 组A549 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均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ATR-H 组比较,ATR+Nec-1 组细胞死亡率、ROS 及p-RIPK1、p-RIPK3、p-MLKL 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均P<0.01)。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R 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或P<0.01),而与瘤组织中p-RIPK1、p-RIPK3、p-MLKL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ATR可能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抑制A549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6  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Fas/FasL 信号轴降低子宫内膜癌Ishikawa/DPP 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姚素环,史利锋,李淑芳,董素霞,陈萍
    2024, 31(2):154-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6
    [摘要](68) [HTML](0) [PDF 3.99 M](152)
    摘要: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调节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 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5、10、20 μg/mL DDP分别处理Ishikawa 细胞和顺铂耐药的Ishikawa/DPP 细胞,0、5、 10、25、50 μmol/L Andro 处理Ishikawa/DDP 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将Ishikawa/DDP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DP 组(DDP 干预)、Andro 组(DDP、Andro 干预)、pcDNA3.1-NC 组(转染pcDNA3.1+DDP、Andro 干预)、pcDNA3.1-Fas/FasL 组(转染pcDNA3.1-Fas/FasL+DDP、Andro 干预),24 h 后,采用qPCR 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克隆能力、细胞迁移与侵袭和细胞凋亡,W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MMP-2、PD-L1、多药耐药蛋白-1(MDR-1)及Fas、FasL 蛋白表达。结果:DDP 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Ishikawa 和Ishikawa/DPP 细胞增殖,并且与Ishikawa 细胞比较,Ishikawa/DPP 细胞对DDP 的敏感性更低(均P<0.05);Andro 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Ishikawa/DPP 细胞的增殖(均P<0.05)。Ishikawa/DPP 细胞中Fas、FasL 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shikawa 细胞(均P<0.05)。选取20 μg/mL DDP 和25 μmol/L Andro 为干预剂量,干预时间24 h。与对照组比较,DDP 组Ishikawa/DPP 细胞中PD-L1、MDR-1、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克隆形成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DP组比较,Andro 组Ishikawa/DPP 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 PCNA、Bcl-2、MMP-2、PD-L1、MDR-1、Fas、FasL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 pcDNA3.1-NC 组与Andro 组类似;与pcDNA3.1-NC 组比较,pcDNA3.1-Fas/FasL 组 Ishikawa/DPP 细胞上述指标变化均被逆转(P<0.05)。结论:Andro 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 信号轴来抑制Ishikawa/DPP 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凋亡,从而降低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7  LINC00958 通过上调VEGF-C 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小鼠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靖爽,和晓利,井佳雨,王悦
    2024, 31(2):161-1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7
    [摘要](63) [HTML](0) [PDF 5.87 M](229)
    摘要:
    目的:探讨LINC009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C)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 年9月至2022 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42 例宫颈癌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Hela、C33A、SiHa、Caski)中LINC00958 的表达情况。将LINC00958 过表达载体(LINC00958 组)或对照载体(CMV 组)转染Caski 细胞,敲减LINC00958(shLINC00958 组)、VEGF-C(shVEGF-C 组)的shRNA 序列或阴性对照shRNA (shNC 组)转染SiHa 细胞。分别通过CCK-8法、Transwell 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减LINC00958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观察转染后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建立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观察过表达LINC00958 或同时敲减VEGF-C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LINC00958 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高水平的LINC00958 与大肿瘤、晚期肿瘤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关联(P<0.05 或P<0.01)。与正常人宫颈上皮细胞ende1617相比,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 或P<0.001)。shLINC00958 组SiHa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均显著低于shNC 组(P<0.05、P<0.01 或P<0.001),LINC00958 组Caski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MV组(P<0.05、P<0.01或P<0.001)。通过RNA下拉、RNA免疫沉淀实验发现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 能够特异性结合VEGF-C。LINC00958+shVEGF-C 组Caski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低于LINC00958 组(P<0.01 或P<0.001);在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中,LINC00958+ shVEGF-C 组中小鼠腘窝淋巴结的体积和VEGF-C 蛋白、N-cadherin 蛋白以及LYVE-1的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LINC00958 组(均P<0.001)。结论:LINC00958通过直接与VEGF-C蛋白相互作用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淋巴管生成能力,促进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8  铜代谢失衡诱导的铜死亡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齐芸珑,唐玲,钱程
    2024, 31(2):169-1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8
    [摘要](118) [HTML](0) [PDF 602.46 K](3541)
    摘要: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内的铜代谢失衡尤其是铜离子过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铜死亡的发生。过量的铜积累会靶向结合硫辛酰化三羧酸循环蛋白,使其异常聚集进而触发细胞死亡,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等多个分子能够调控铜死亡活性。肿瘤细胞内铜代谢稳态主要靠四组铜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影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自噬、Notch 等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合理利用铜离子载体和铜螯合剂等铜配合物以及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开发肿瘤治疗和预后评估新策略,在未来的肿瘤个性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9  靶向PIK3CA突变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郑丹,鲍蕾蕾,卞俊
    2024, 31(2):175-1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09
    [摘要](169) [HTML](0) [PDF 1.68 M](1719)
    摘要:
    PI3K-Akt 信号通路作为肿瘤相关十大信号通路之一,在调控肿瘤恶性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IK3CA编码PI3K复合体蛋白催化亚基P110α,是一种典型的致癌突变,对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PIK3CA突变可导致肿瘤对一线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PIK3CA突变激活PI3K-Akt 信号通路相关。目前,几种靶向PIK3CA突变的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PI3Kα特异性抑制剂阿培利司已被FDA批准作为PIK3CA突变乳腺癌的治疗药物。本文就PIK3CA突变促进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以及逆转耐药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期更全面了解PIK3CA突变在肿瘤耐药方面的进展以及最新治疗策略。
    10  代谢重编程在宫颈癌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甘玉清,莫凌昭
    2024, 31(2):183-1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10
    [摘要](102) [HTML](0) [PDF 689.54 K](613)
    摘要: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其复杂性及异质性,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的失活、信号转导途径失调和肿瘤微环境(TME)紊乱等发挥代谢重编程的致癌作用。随着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到宫颈癌发生至侵袭与转移,宫颈癌代谢表型也在演变。HPV癌蛋白通过诱导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代谢模式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上调有氧糖酵解以满足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强脂肪酸代谢和有氧糖酵解以满足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此外,代谢重编程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宫颈癌的治疗,例如代谢产物改变导致氧化应激失调介导的顺铂耐药、代谢相关基因重塑TME而出现的免疫抑制。在某些情况下,针对这些代谢途径和相关代谢酶的代谢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可成为宫颈癌的新型治疗方式。本文综述了代谢重编程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为研发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策略。
    11  肝细胞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王潇杨,陈曦,张妍
    2024, 31(2):189-1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11
    [摘要](70) [HTML](0) [PDF 694.38 K](3289)
    摘要: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方案。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的转导通路、药物转运等因素的影响,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自IMbrave150 试验发现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后,有效改善了过去单药治疗耐药所产生的生存获益受限,而获得性耐药的解决方案仍受限于缺乏统一标准、病例难收集、差异基因较少等因素。本文综述目前众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克服肝细胞癌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12  P66Shc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娟,赵明慧
    2024, 31(2):196-2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12
    [摘要](77) [HTML](0) [PDF 602.93 K](345)
    摘要:
    P66Shc 作为ShcA家族成员,具有家族特有的高度保守结构域,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因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p66Shc 的表达表现出两面性:既可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也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异常水平表达的p66Shc 通常与肿瘤细胞过度增殖、高转移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P66Shc 还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通路来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状态,参与协调肿瘤细胞凋亡、自噬和失巢凋亡等不同死亡方式。探究p66Shc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可为肿瘤临床治疗中有效靶点的寻找带来更多新的突破。
    13  血浆置换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
    丛慧颖,崔宏伟,于天为,陈小刚,李杰,董霞
    2024, 31(2):201-2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2.013
    [摘要](53) [HTML](0) [PDF 5.87 M](214)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突破,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可以引起各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本文报道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接受ICI 治疗后出现TEN 的病例,分别为1例早期SJS/TEN 病例和1例难治性TEN 病例,两例患者均应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一线治疗,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合系统性内科治疗,2例患者后期均获得痊愈且无复发。ICI 相关TEN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故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及及时救治至关重要。此2病例早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好,为ICI相关重度irAE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