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1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及潜在的临床意义
    张铎,路丽明
    2024, 31(4):319-3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1
    [摘要](124) [HTML](0) [PDF 1.94 M](400)
    摘要:
    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TAN在肿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TAN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介导其他免疫细胞协同抗肿瘤。另一方面,TAN也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重塑细胞外基质及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以上TAN功能的异质性是其在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复杂机制的交互调控下形成的,对肿瘤的发展或抑制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阐明TAN的异质性、不同亚群转化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开发针对促肿瘤型中性粒细胞亚群的抑制类药物和疗法,还可进一步促进免疫治疗更多获益人群的新评估标准建立和筛选。
    2  贝母素乙通过诱导G0/G1期阻滞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孙丽丽,白冰,杨霞,李玥,李一权,韩继成,房金波,李霄,尚超,朱羿龙,金宁一
    2024, 31(4):326-3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2
    [摘要](108) [HTML](0) [PDF 8.06 M](322)
    摘要:
    目的:探讨贝母素乙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贝母素乙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 CON,通过CCK-8 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贝母素乙对HCT116 和CCD841 CON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B法检测贝母素乙对HCT116 细胞周期及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HCT116移植瘤裸鼠模型和AOM/DSS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贝母素乙对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OS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和WB法检测对移植瘤或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贝母素乙可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 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诱导HCT116 细胞周期G0/G1 期阻滞(P<0.01),降低CDK4、CDK6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荷瘤小鼠实验结果显示,贝母素乙(0.75 mg/kg)显著抑制HCT116 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裸鼠的OS(P<0.05 或P<0.01),降低AOM/DSS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延长OS、减少癌变肠组织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下调肿瘤组织中CDK4、CDK6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贝母素乙通过下调CDK4、CDK6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
    3  基于EGFR/AKT 和JAK2/STAT3通路研究α-常春藤皂苷单独或与顺铂联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朱志明,王苏美,唐青,王晰,万信良,莫瀚丹,贾璐瑜,俞晓燕,周绮纯
    2024, 31(4):333-3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3
    [摘要](78) [HTML](0) [PDF 9.32 M](318)
    摘要:
    目的:探讨α-常春藤皂苷(α-Hed)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及其潜在机制,明确α-Hed与顺铂(DDP)联用后对相应的靶点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α-Hed处理后NSCLC细胞A549、H1299和PC-9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B法检测细胞中C-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筛选α-Hed的潜在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法分析其结合效果,WB法检测靶点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WB法检测α-Hed与DDP联用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给药24和48 h后,10、15和20 μmol/L α-Hed可以显著抑制NSCLC细胞增殖活力(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 α-Hed 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α-Hed可上调NSCLC细胞中C-caspase-3的表达(P<0.05),下调Bcl-2的表达(P<0.05)。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出结合亲和力小于-5 kcal/mol的靶点AKT1、STAT3、EGFR和JAK2。WB法检测结果显示,α-Hed处理后A549、H1299细胞中EGFR、p-AKT/AKT、p-STAT3/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α-Hed与DDP联用后,更显著地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P<0.01),进一步下调EGFR、p-AKT/AKT、p-STAT3/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α-Hed通过下调EGFR和JAK2的表达抑制STAT3和AKT的磷酸化,诱导NSCLC细胞凋亡,与DDP联用后其抑制效果增强,EGFR/AKT和JAK2/STAT3通路也进一步被抑制。
    4  NCOR2 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 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和侵袭
    姚佳丽,石秀枝,程圣旗,张雨彤,安哲昆,王彦强
    2024, 31(4):342-3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4
    [摘要](108) [HTML](0) [PDF 7.71 M](348)
    摘要:
    目的:探究核受体辅阻遏物2(NCOR2)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7 年5月至2018 年7月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55 例ESCC 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及临床关联性分析。采用qPCR 法检测6 种ESCC 细胞(TE-1、TE-5、TE-9、 KYSE150、KYSE180 和KYSE450)中NCOR2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NCOR2基因高表达的KYSE450 细胞进行siRNA 敲低实验,构建敲降NCOR2的细胞模型。利用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 实验检测敲低NCOR2对 KYSE450 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对NCOR2 敲低的KYSE450 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和KEGG富集分析,解析NCOR2可能影响的信号调控网络。结果:NCOR2在ES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NCOR2高表达ESCC 患者的预后较差(P<0.05)。敲低NCOR2基因表达后,KYSE450 细胞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对细胞的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在KYSE450 细胞中敲低NCOR2基因后,转录组测序分析后发现54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127 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下调。KEGG分析发现,显著差异基因富集于PI3K/AKT分子信号通路(P<0.01),该通路中的4个基因PIK3R3、IL4R、COL1A1、EFNA1的表达水平在155 例ESCC患者临床样本的转录组数据中与NCOR2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吻合。结论:NCOR2可以通过影响PI3K/AKT 信号通路并促进KYSE450细胞迁移与侵袭,进而影响ESCC的发生与发展。
    5  牛蒡子苷元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任丽洁,刘孟媛,史冠忠,唐亮
    2024, 31(4):351-3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5
    [摘要](55) [HTML](0) [PDF 6.48 M](290)
    摘要:
    目的:探究牛蒡子苷元(ARC)通过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HSC-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RC处理人HSC-3细胞,CCK-8法检测ARC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将HSC-3 细胞分为对照组、ARC-L 组(10 mg/L ARC)、ARC-M 组(20 mg/L ARC)、ARC-H 组(40 mg/L ARC)和ARC-H+Jagged1/FC 组(40 mg/L ARC+1.2 μg/mL Jagged1/FC)。采用EdU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B 法检测增殖(c-Myc、cyclin D1)、凋亡(BAX、Bcl-2、survivin)、EMT(E-cadherin、vimentin、Snail)及Notch/Hes-1 通路(Notch 1、Hes-1、NICD)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相比,10~80 mg/L 的ARC 均能显著降低HSC-3 细胞增殖活力(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RC-L 组、ARC-M 组和ARC-H 组HSC-3 细胞EdU 阳性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S 期和G2/M 期细胞占比及c-Myc、cyclin D1、Bcl-2、survivin、vimentin、Snail、Notch 1、Hes-1和NICD 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占比及BAX、E-cadherin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同时使用Notch 激动剂Jagged1/FC,则可部分逆转ARC对HS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均P<0.05)。结论:ARC可能通过抑制Notch/Hes-1信号通路抑制OSCC细胞HSC-3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6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何晓波,虞淦军,高晓刚,吴艳峰
    2024, 31(4):359-3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6
    [摘要](58) [HTML](0) [PDF 1.71 M](384)
    摘要: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对人结肠癌CT26 细胞体外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对放射性肠炎(RE)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利用商品化含MSC-Exo 的液体敷料产品(MSC-Exo 产品),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透射电镜、WB法对其中的MSC-Exo 进行鉴定。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MSC-Exo 产品对结肠癌CT26 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连续7 d分别给予400 μL MSC-Exo 产品、MSC培养基或生理盐水灌胃,评估MSC-Exo 产品在体内对肿瘤生长和小鼠生存的影响。构建RE荷瘤小鼠模型,连续7 d分别给予400 μL MSC-Exo 产品、MSC培养基、生理盐水灌胃治疗,通过小肠组织H-E 染色法评估MSC-Exo 产品治疗R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透射电镜、WB法的鉴定结果确证了商品化的液体敷料中含有MSC-Exo 有效成分。体外研究表明,MSC-Exo 产品成分不会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安全性。体内研究结果发现,MSC-Exo 产品的灌胃给药并不影响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和生存期,但RE荷瘤小鼠模型接受MSC-Exo 产品灌胃治疗后,荷瘤小鼠血便、黏液便症状得到缓解,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肠壁组织的组织形态完整性相较于对照组有所改善,提示MSC-Exo 产品对荷瘤小鼠的RE具有疗效,并且在致瘤性及肿瘤转移方面具有安全性。结论:商品化含MSC-Exo的液体敷料并不促进体外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对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生存期无明显影响,但对荷瘤小鼠模型的RE具有治疗作用,改善了肠道组织的损伤。
    7  桃叶珊瑚苷调控RhoA/ROCK 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宋鸣,周昕,刘俊,胡伟,张敏,郑新
    2024, 31(4):365-3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7
    [摘要](34) [HTML](0) [PDF 4.34 M](68)
    摘要: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调控RhoA/ROCK 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MGC803 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U-L 组(20 μmol/L AU)、AU-M 组(40 μmol/L AU)、AU-H组(80 μmol/L AU)、AU-H+RhoA 激活剂水仙环素(Nar)组(AU-H+Nar 组,80 μmol/L AU+30 μmol/L Nar)。采用CCK-8法、Transwell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U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三维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AU对细胞体外VM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WB法检测AU对各组细胞RhoA、ROCK、VM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M组、AU-H组MGC803 细胞增殖率(48、72 h时)、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VM 管腔结构数,以及RhoA、 ROCK1、N-cadherin、vimentin、VE-cadherin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E-cadherin 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使用Nar处理显著减弱了AU对MGC803 细胞EMT和VM形成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AU通过下调RhoA/ROCK 信号通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EMT和VM形成过程。
    8  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化疗对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A549 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李雄兵,周瑞芬,李佳丽,王汉姣,王超,李婧,曹喆,舒诚荣
    2024, 31(4):371-3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8
    [摘要](44) [HTML](0) [PDF 2.79 M](93)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在KRAS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 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A549 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10 只/组),分别为对照组(200 μL/kg PBS)、PD-1单抗组(20 mg/kg PD-1单抗)、顺铂组(3 mg/kg 顺铂)、PD-1单抗+顺铂组(20 mg/kg PD-1 单抗+3 mg/kg 顺铂)、吉西他滨组(30 mg/kg 吉西他滨)和PD-1 单抗+吉西他滨组(20 mg/kg PD-1 单抗+30 mg/kg吉西他滨)。TUNEL和DAPI双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成功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NSCLC 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PD-1单抗+顺铂组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最高,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 均最小,与其他5 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与PD-1单抗具有协同活性,而吉西他滨拮抗PD-1单抗的治疗作用。提示PD-1单抗联合顺铂对KRAS突变NSCLC 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的疗效更好。
    9  “宣威”多结节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分析
    王晓雄,李权,沈正海,蔡静静,李卓颖,沈绍聪,李鸿生,刘馨,刘熙,刘俊熙,郭银金,杜亚茜,兰云意,马露瑶,杨锐娇,吴顺先,周永春,黄云超
    2024, 31(4):377-3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09
    [摘要](35) [HTML](0) [PDF 1.83 M](90)
    摘要:
    目的:探讨多结节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多结节NSCLC患者治疗提供分子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 年1月至2023 年10 月间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检测的121 例多结节NSCLC患者的253个肺结节肿瘤组织标本,以第二代测序(NGS)技术或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技术检测多结节NSCLC 组织中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结节间肺癌驱动基因的突变异质性。结果:与非“宣威”NSCLC 相比,“宣威”多结节NSCLC 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表现在“宣威”患者具有较低(20%)的EGFR 敏感突变(L858R、19-del)及较高(27.26%)的EGFR 少见突变(主要为G719/S768I、G719);“宣威”多结节NSCLC 患者的KRAS 突变率(27.27%)亦显著高于非“宣威”患者突变率(12.59%)(P<0.05)。此外,“宣威”多结节NSCLC 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不一致率高达69.23%,远高于非“宣威”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不一致率(55.07%)(P<0.05)。结论:“宣威”多结节NSCLC 患者具有较高的EGFR 少见突变及KRAS 突变率,同一患者不同病灶之间存在更高的驱动基因突变异质性,本研究将为“宣威”多结节NSCLC的诊疗策略提供更多的选择。
    10  基于TCGA 数据库分析DTX2 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秦翰成,刘婉璐,静雅杰,陈志鸿
    2024, 31(4):383-3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0
    [摘要](62) [HTML](0) [PDF 8.54 M](99)
    摘要: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Deltex E3泛素连接酶2(DTX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DTX2 对ccRCC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TIMER 数据库分析DTX2 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UALCAN 数据库进一步验证ccRCC 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TX2 mRNA 和蛋白表达差异。使用UALCAN 数据库中的TCGA-ccRCC 队列数据集,分析ccRCC 中DTX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K-M plot 数据库分析DTX2表达与ccRCC 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DAVID数据库对DTX2相关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qPCR 法检测DTX2基因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和ccRCC 细胞A498、Caki-1 中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 技术分别将DTX2 siRNA 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转入A498、Caki-1细胞,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 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低DTX2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ccRCC 组织中DTX2 mRNA和蛋白均呈高表达(均P<0.01)。DTX2表达水平与ccRCC 患者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不同亚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均P<0.01),DTX2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均P<0.01)。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TX2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参与蛋白酶体介导的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到了mTOR信号通路等与肿瘤的相关信号通路中(均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 A498 和Caki-1细胞中DTX2表达水平高于HEK293 细胞;敲低DTX2表达可显著降低A498 和Caki-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P<0.01)。结论:DTX2在ccRCC 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敲低DTX2表达可抑制ccRCC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DTX2有望成为ccRCC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11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诱导代谢重编程的致瘤机制研究进展
    石横英,王鹏,康晓静
    2024, 31(4):392-3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1
    [摘要](67) [HTML](0) [PDF 607.24 K](82)
    摘要: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是一种与多种类型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致癌γ疱疹病毒。KSHV相关肿瘤的抗病毒药物局限,患者对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并不总是对KSHV诱发的疾病有效,因此亟需寻找不同分子机制的合适靶点来治疗KSHV 相关疾病。KSHV 通过基因及编码的致癌蛋白、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调控糖酵解代谢与氨基酸代谢,通过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过氧化物酶体对脂质代谢进行调控,进而促进KSHV潜伏裂解期病毒粒子复制、存活、转化和诱导血管生成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此外,靶向KSHV诱导代谢过程中的基因、信号通路、代谢调节因子和代谢物在有关体内体外实验的研究中,有显著的抗病毒和抑瘤效果,表现出具有成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对KSHV诱导代谢重编程的致瘤作用及机制的认识可以为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KSHV诱导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发生的异常改变和分子机制,以及基于KSHV诱导代谢重编程的相关潜在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
    12  三阴性乳腺癌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突变及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鑫,佟仲生,赵伟鹏
    2024, 31(4):397-4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2
    [摘要](61) [HTML](0) [PDF 3.07 M](469)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失调是TNBC 最常见的致癌突变之一,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治疗TNBC的重要方向。本文着重介绍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机制,TNBC中出现的PIK3CA、AKT1或mTOR的突变,以及失活张力PTEN、PIK3R1或INPP4B的突变或丢失,也展现了布帕尼西、帕他色替、依维莫司等PI3K/AKT/mTOR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在治疗TNBC中单独、联合应用和与化疗或免疫疗法联用的疗效,同时论述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临床试验及其未来的前景。
    13  澳洲茄碱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韩秋荣,张春泽,张帅
    2024, 31(4):404-4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3
    [摘要](64) [HTML](0) [PDF 614.87 K](80)
    摘要:
    澳洲茄碱(SS)是一种天然来源的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已经被证实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功效。在抗肿瘤作用方面,SS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调控肿瘤相关非编码RNA、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削弱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抑制糖酵解进程和肿瘤干细胞的产生等,涵盖了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胆管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骨肉瘤等多种癌症类型。阐明SS 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SS 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有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4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耐药机制和抗耐药研究进展
    周璐,崔恒,朱秀红
    2024, 31(4):410-4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4
    [摘要](45) [HTML](0) [PDF 664.40 K](65)
    摘要: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已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以PARP抑制剂为代表的卵巢癌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热点话题。PARP抑制剂通过其合成致死作用极大延长了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在治疗中有相当一部分卵巢癌患者对PARP抑制剂产生耐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国内外聚焦于研究PARP抑制剂的耐药及其抗耐药机制,通过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等方法延缓甚至对抗PARP抑制剂的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ARP抑制剂的临床耐药机制及其应对其耐药的方法,为提高临床医生对PARP抑制剂耐药性的认知和合理用药,增强 PARP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提高卵巢癌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15  甘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王岭,顾伟
    2024, 31(4):416-4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5
    [摘要](115) [HTML](0) [PDF 618.97 K](179)
    摘要:
    近年来,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黄酮类以及香豆素类物质。研究发现,甘草可通过介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甘草相关方剂,如大黄甘草汤、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汤等,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多有应用,可缓解肿瘤疼痛、黏膜刺激、胃肠道不良反应、贫血等。针对甘草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异甘草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半衰期短的问题,纳米悬浮液、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颗粒系统和聚合物胶束等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突飞猛进。开发甘草及其生物活性成分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
    16  免疫联合放疗治疗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王艺璇,陈鑫杰,杨芳,张恋茹,沙慧子,刘宝瑞,谢丽
    2024, 31(4):422-4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4.016
    [摘要](48) [HTML](0) [PDF 1.25 M](90)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之一。化疗是目前转移性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往往有限。免疫治疗能够避免由于肿瘤克隆进化带来的治疗抵抗,因而近年来成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突破。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被批准用于治疗PD-L1阳性TNBC,但是二线及以后疗效并不确切。本文报道了1例巨大髋骨转移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耐药的TNBC病例,在使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的免疫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有望成为晚期TNBC的有效治疗方案。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