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固有淋巴样细胞与癌症免疫编辑
    吴克复,郑国光,马小彤,宋玉华
    2024, 31(5):429-4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1
    [摘要](27) [HTML](0) [PDF 2.78 M](68)
    摘要: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样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ILC是十多年前发现的固有免疫系统的独特分支,属于组织驻留细胞,由多个细胞亚群组成,其性质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并受到多种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的调节。ILC不仅参与组织稳态调节和炎症反应,而且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癌症免疫编辑过程。本文探讨ILC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诊疗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2  癸酸能够活化CD8+ T细胞并提高其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
    张翀,金海振,周纯,胡惠惠,王娟,王秦兰
    2024, 31(5):437-4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2
    [摘要](39) [HTML](0) [PDF 1.92 M](62)
    摘要:
    目的:探究中链脂肪酸癸酸对CD8+ T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对CD8+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F10 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癸酸组(10 mg/kg 癸酸灌胃)和对照组(等量溶剂灌胃),观察癸酸对小鼠肿瘤生长以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微环境中浸润CD8+ T细胞的活化水平。建立B16F10-OVA和OT-I T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癸酸对CD8+ T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采用α-CD8抗体清除B16F10 荷瘤小鼠体内CD8+ T细胞,观察对小鼠肿瘤体积的影响。小鼠原代CD8+ T细胞经癸酸处理后,采用WB、ELISA及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受体(TCR)活化、效应细胞因子产生以及增殖和代谢水平。在B16F10荷瘤小鼠模型中,观察α-PD-1抗体联合癸酸给药对小鼠肿瘤生长以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小鼠黑色素瘤荷瘤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癸酸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显著降低且生存率显著提高(均P<0.05),肿瘤浸润CD8+ T细胞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癸酸处理的OT-I T细胞对B16F10-OVA细胞的杀伤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荷瘤小鼠模型中用α-CD8 抗体清除CD8+ T 细胞后,癸酸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P<0.000 1)。小鼠原代CD8+ T细胞经癸酸处理后,TCR活化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产生增多、线粒体代谢水平显著上调(均P<0.05)。在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中,癸酸与α-PD-1抗体联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并提高其生存率(均P<0.05)。结论:癸酸能够促进CD8+ T细胞活化、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
    3  人参皂苷Rb1 通过KEAP1/PGAM5/AIFM1 通路促进肝细胞癌HepG2细胞发生氧死亡
    朱敬轩,宋囡,杨莹,王杰,高浩,贾连群
    2024, 31(5):445-4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3
    [摘要](42) [HTML](0) [PDF 4.17 M](69)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n-Rb1)对肝细胞癌(HCC)HepG2细胞氧死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氧死亡的关键基因PGAM5表达对HC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例HCC患者的HCC 组织与癌旁组织,通过WB法及qPCR 检测氧死亡相关基因蛋白与mRNA的表达情况。将HepG2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Gn-Rb1组(予以200 μmol/L Gn-Rb1干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Gn-Rb1对HepG2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 检测对细胞ROS 生成水平的影响,微板法检测对细胞LDH 释放水平的影响;WB法、qPCR 法检测Gn-Rb1对HepG2氧死亡关键基因蛋白质与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GAM5高表达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更长(P<0.05)。在临床HCC组织与癌旁组织样本中发现,相较于癌旁组织,在蛋白质与mRNA水平上,肿瘤组织KEAP1与PGAM5表达显著降低,NRF2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p-AIFM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HepG2细胞予以200 μmol/L Gn-Rb1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Gn-Rb1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与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Gn-Rb1 组细胞中KEAP1、PGAM5 表达均显著升高而NRF2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p-AIF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HCC组织中氧死亡被抑制,而Gn-Rb1能够通过调控KEAP1/PGAM5/AIFM1通路促进HepG2细胞氧死亡的发生,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4  水疱性口炎病毒对小鼠乳腺癌4T1 细胞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
    李玉迁,徐庆胜,魏洪,王皞,王硕石,蒋立娜,袁心怡
    2024, 31(5):452-4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4
    [摘要](30) [HTML](0) [PDF 8.03 M](63)
    摘要:
    目的:探究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VSV-IN)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移植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VSV以MOI=1、MOI=10、MOI=100 感染4T1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4T1细胞死亡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PCR 检测细胞中E-cadherin、MMP-2、MMP-9 mRNA 的表达。于雌性 BALB/c 小鼠脂肪垫接种1×106个/mL 的4T1 细胞0.1 mL,构建4T1 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待小鼠肿瘤体积达200 mm3 ,分别向移植瘤内注射PBS、紫杉醇(TAX)(15 mg/kg)、VSV-IN(1×106 pfu/只),每周1次。给药4次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移植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肺组织病理切片经H-E 染色后观察肿瘤肺部转移结节,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T 细胞亚群比例,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IL-6 及TNF-α水平,利用GEPIA 在线分析乳腺肿中迁移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MMP-2、MMP-9 与E-cadherin的表达,利用蛋白-蛋白对接技术预测VSV-IN 的G 蛋白、M 蛋白与ERK2、E-cadherin 的亲和力。结果:经MOI=10、100的VSV-IN 处理48 h 后,4T1 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VSV-IN 组(MOI=10)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VSV-IN 组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减缓且终点体积显著减小(P<0.05),VSV-IN 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显著减少[(12.86±1.86) vs (24±3.67)个,P<0.01],脾内CD4+ T、 CD8+ T 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均 P<0.05),血清 TNF- α、IL-6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GEPIA分析发现在乳腺癌中E-cadherin、 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SV-IN 组小鼠肿瘤细胞内MMP-9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SV-IN 的G、M蛋白与ERK2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11.7 kcal/mol、–6.4 kcal/mol。结论:野生型VSV-IN 可抑制4T1细胞荷瘤小鼠的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这可能与其促进抗肿瘤免疫及调控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5  KRT6A调控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作为诊断与预后判断靶标的研究
    王浩泽,杨轩,陈昕苑,顾炎
    2024, 31(5):462-4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5
    [摘要](34) [HTML](0) [PDF 4.32 M](66)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角蛋白6A(KRT6A)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诊断、预后判断、免疫微环境以及PDAC 细胞PANC1 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 平台整合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与GTEx(Genotype-Tissu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KTRT6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IBERSORT工具分析KRT6A表达与PDAC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然后通过GSEA方法研究与KRT6A基因表达相关的肿瘤信号通路。选取长海医院病理科保存的60 例PDAC 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验证KRT6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通过干扰RNA敲减PANC1细胞中KRT6A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KRT6A对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利用TCGA与GTEx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KRT6A在人PDA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较差的生存期存在关联(P=0.015)。利用CIBERSORT 软件以及GSEA 分析发现,KRT6A 高表达的PDAC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性升高(P=0.034),且与Wnt 通路(NES:1.7359272,P<0.05)、磷酸戊糖途径(PPP)(NES:1.5613053,P<0.05)等信号通路上调有关联(P<0.05 或P<0.01);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验证了KRT6A在PDAC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增殖和凋亡实验发现,干扰KRT6A能够显著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P<0.05)以及凋亡(P<0.001)。结论:KRT6A在人PDAC组织中呈高表达,敲减其表达能够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作为PDAC诊断与预后判断新靶标的潜力。
    6  小檗碱和XAV939联合应用可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与凋亡
    吴昊越,康兵,田志敏,张浩强,李旭升
    2024, 31(5):469-4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6
    [摘要](25) [HTML](0) [PDF 5.35 M](69)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联合XAV939 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MG-63细胞,分别加入20~120 μmol/L 的BBR 和5~60 μmol/L 的XAV939,通过CCK-8 法测定BBR 和XAV939 的细胞毒性,采用Chou-Talalay 分析法计算两药的联合指数,确定后续实验的干预剂量;将MG-6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BBR组、XAV939 组和BBR+XAV939 联合组,采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BBR 与XAV939 单独或联合处理对MG-63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 染色、JC-1染色及Annexin Ⅴ-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WB法检测对细胞中MMP-2表达的影响,qPCR 法检测对MMP-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BBR和XAV939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选定30 μmol/L BBR、7.5 μmol/L XAV939用于后续实验。与NC组相比,BBR(30 μmol/L)、XAV939(7.5 μmol/L)及BBR+XAV939 联合处理细胞24 h 后,MG-63 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细胞显著增加(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MP-2的基因表达和MMP-2、BAX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并且,联合组的效应明显强于单药处理且(P<0.05 或P<0.01)。结论:BBR和XAV939 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以抑制骨肉瘤MG-63 细胞的迁移、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迁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AX的水平增加有关。
    7  KIF2C对肝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安海英,涂建成
    2024, 31(5):477-4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7
    [摘要](21) [HTML](0) [PDF 7.30 M](24)
    摘要:
    目的:探究驱动蛋白-13家族2C(KIF2C)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为HCC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用数据库数据分析KIF2C mRNA和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R2 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常规培养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HUVEC 和HCC细胞Huh-7、Hep3B2.1-7,用 Lipofectamine 3000 转染试剂将 sh-NC 和 sh-KIF2C 转染至 Huh-7、Hep3B2.1-7 细胞,qPCR 检测各组 QSG-7701、Huh-7 和Hep3B2.1-7 细胞中KIF2C mRNA 的表达,WB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IF2C 蛋白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KIF2C 对Hep3B2.1-7 和Huh-7 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小管生成实验检测敲低KIF2C 表达的Huh-7 和Hep3B2.1-7 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 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KIF2C mRNA 和蛋白在HCC 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用qPCR 和WB法检测人HCC中KIF2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mRNA和蛋白在各HCC 细胞中也呈高表达(均P<0.01),与数据库数据分析结果相符。数据库数据分析还显示,KIF2C 与HCC组织中VEGFR2、HIF-1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 或P<0.01)。成功构建了稳定低表达KIF2C 的Huh-7 和Hep3B2.1-7 细胞(均P<0.01),敲低KIF2C 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uh-7和Hep3B2.1-7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1),敲低KIF2C表达的HCC细胞条件培养液均可显著抑制体外HUVEC的血管生成能力(P<0.05 或P<0.01)。结论:KIF2C可促进Huh-7和Hep3B2.1-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HUVEC血管生成的能力,提示KIF2C可能是治疗HCC的潜在靶点
    8  ⅡB-ⅢD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PD-1抗体对比高剂量干扰素: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郑科琳,赵莲君,任宇,孙琦,邹征云
    2024, 31(5):484-4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8
    [摘要](19) [HTML](0) [PDF 1.38 M](16)
    摘要:
    目的:探讨PD-1抗体对比高剂量干扰素在ⅡB-ⅢD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楼医院收治的ⅡB-ⅢD期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高剂量干扰素(HDI)或PD-1 抗体辅助治疗。通过Kaplan-Meier 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 法分析评估组间无复发生存期(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以及总生存期(OS)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HDI 组和PD-1抗体组的mRFS 分别为29.2 个月和32.3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0, 95%CI(0.50,1.64);P=0.736]。HDI 组的mDMFS 和mOS分别为36.0个月和109.2个月,而PD-1抗体组均未达到(均P>0.05)。两组最常见的首次远处转移部位均是肺,并且在任何部位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单因素Cox 分析,相比于PD-1抗体,HDI 可以降低BRAFV600E/K突变的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HR=10.03, 95%CI(1.10,91.35);P=0.04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中,HDI 组和PD-1单抗组的RF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I 组和PD-1抗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79.1%,多数为1或2级。两组均未发生与不良反应有关的死亡事件。结论:本研究中,PD-1抗体与HDI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AFV600E/K突变的患者可能从HDI中获益更多;仍需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亚洲人群黑色素瘤患者的最佳辅助治疗方案。
    9  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功能评价模型
    张小雪,华静涵,侯睿,刘丹,施明,曹江
    2024, 31(5):493-5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09
    [摘要](21) [HTML](0) [PDF 1.87 M](24)
    摘要: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 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 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 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 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 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 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 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 细胞共培养,采用FCM 检测该细胞中EGFP 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 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CAR-T 细胞对Luciferase 标记的K562BCMA Mut 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 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 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 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 TM突变体可抵抗γ 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 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 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 TM 的U266 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 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 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 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 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 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过表达BCMA-CD8α TM的K562 细胞;RTCA 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 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过表达BCMA-CD8α 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 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 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段。
    10  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原,石荟,白冲
    2024, 31(5):501-5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0
    [摘要](20) [HTML](0) [PDF 709.57 K](17)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一种多功能免疫细胞,在外周血循环和组织中均有分布,主要受IL-5和IL-33所诱导产生。Eos 与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存在相互作用,能够通过直接杀伤、免疫调节、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功能受诱导的细胞因子、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ME)、肿瘤的病理类型、作用的时间不同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作为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极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模式,然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然缺乏能够较为稳定且有效地预测其疗效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相较于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生物标志物,Eos 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血细胞具有检测成本低、易获取等优点。有多项研究发现,Eos 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特殊改变,且与患者预后和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的机制和临床研究后,Eos将具有成为肺癌免疫治疗中有效生物标志物的能力。
    11  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王浩泽,顾炎
    2024, 31(5):507-5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1
    [摘要](18) [HTML](0) [PDF 1.24 M](30)
    摘要: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也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或与其他类型细胞相互作用来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由于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靶向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治疗也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介绍中性粒细胞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发挥的抗肿瘤效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以及中性粒细胞相关的免疫治疗等方面来阐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
    12  5-LOX及其抑制剂对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林海珠,卢柯羽,杨洋
    2024, 31(5):514-5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2
    [摘要](18) [HTML](0) [PDF 661.01 K](24)
    摘要:
    脂氧合酶(LOX)家族蛋白在恶性肿瘤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亚型5-LOX 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通过诱导Src 的磷酸化、选择性抑制p53 依赖的促凋亡基因转录、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刺激上皮-间质转化、形成转移前微环境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抑制凋亡,参与调控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基于5-LOX及其激活蛋白ALOX5AP的促癌作用,已开发出直接、间接两类抑制剂及COX-2/5-LOX 双重抑制剂,有望通过降低5-LOX 活性或阻断5-LOX代谢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概述5-LOX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以及5-LOX和其激活蛋白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新的理论依据。
    1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精准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琳琳,李红玲
    2024, 31(5):519-5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3
    [摘要](27) [HTML](0) [PDF 2.44 M](19)
    摘要: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和修改基因序列,可以识别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化疗耐药性相关的基因,不仅为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还为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方法。由于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精准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当中,包括用于探寻抗肿瘤药物耐药靶点、筛查驱动基因、优化CAR-T和TCR-T细胞,以及筛选肿瘤靶向基因等。目前,已开展了十余项项使用CRISPR/Cas9技术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策略多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T细胞中的免疫检查点基因后回输患者,以达到免疫激活的效果,大多数研究仍处于Ⅰ期和Ⅱ期阶段。管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研究与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但仍需面对脱靶效应,以及永久编辑可能带来的弊端等瓶颈,其实际临床效用仍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严格验证。
    14  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朱志朋,虞淦军,许炜
    2024, 31(5):528-5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4
    [摘要](17) [HTML](0) [PDF 1.15 M](21)
    摘要:
    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通过影响TME、调节T细胞功能、打破中央耐受以及直接作用于RANKL表达的免疫细胞等多种途径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基于一系列临床研究的探索证明其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无症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联合疗法已经写入肺癌骨转移的指南用药。但现研究仍存在用药机制不明,缺少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支持及联合用药的用法指南,以及安全性、实用性评估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出现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15  那西妥单抗致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过敏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刘光,王雅薇,王欢,陈晨,侯博仁,段琳,刘支娜
    2024, 31(5):535-5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4.05.015
    [摘要](19) [HTML](0) [PDF 546.37 K](21)
    摘要:
    免疫治疗是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西妥单抗是一种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GD2抗原结合,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系统,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那西妥单抗输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本文报道了1例HR-NB患儿输注那西妥单抗时突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同时对那西妥单抗不良反应种类及过敏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HR-NB患儿那西妥单抗的输注方案和全程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