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答及其机制
    纪伟,崔久嵬,李薇
    2021, 28(1):82-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1.013
    [摘要](439) [HTML](0) [PDF 1.23 M](826)
    摘要:
    人类肠道菌群种类超过1 000种,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微生物群,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宿主免疫构建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答和IC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测序分析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及免疫治疗间的探索维度,干预和塑造肠道菌群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微生物制品的食源性添加、粪菌移植等研究尚未获得足够证据,肠道菌群的免疫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ICI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限制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效的关键因素及联合抗肿瘤对策的研究进展
    胡淼 刘秋燕
    2019, 26(9):933-9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1
    [摘要](495) [HTML](0) [PDF 775.13 K](2444)
    摘要:
    [摘要]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尤其是PD-1/PD-L1 和CTLA-4 阻断性抗体,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美国FDA已经批准该疗法应用于包括黑色素瘤、肾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所有微卫星不稳定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然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前试验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该疗法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例如即使在反应性良好的肿瘤类型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仅维持在20%~30%,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治疗后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的病例。因此,是什么因素决定或者限制了ICB疗法的有效性?什么类型的肿瘤患者才能从中受益?哪个(或哪些)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受益患者的筛选、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上述问题的阐明对该领域的研究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ICB抗肿瘤机制出发,重点讨论制约ICB疗效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与ICB联合抗肿瘤研究的进展,旨在梳理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ICB治疗的伴随诊断以及未来ICB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以期为ICB抗肿瘤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3  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俊 王宝成
    2018, 25(11):1089-10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11.001
    [摘要](890) [HTML](0) [PDF 648.68 K](2071)
    摘要:
    [摘要] 晚期胃癌治疗方法有限,预后较差。2017 年,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提示胃癌免疫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然而,相对于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尚未获批用于胃癌一、二线治疗。目前,大量胃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模式还在进一步优化,包括免疫联合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其他免疫治疗及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等,同时寻找合适的肿瘤标志物,筛选优势人群用于胃癌精准免疫治疗。本文着重讨论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4  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中的疾病暴发性进展及其应对策略
    夏晓芳 张燕捷
    2019, 26(5):485-4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1
    [摘要](767) [HTML](0) [PDF 673.77 K](2590)
    摘要:
    [摘要] 以PD-1/PD-L1 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应用单克隆抗体加以阻断,从而达到激活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的目的,是当今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部分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可完全治愈或者有效抑制肿瘤,显著延长生存期;但是在部分肿瘤患者,ICIs 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暴发性进展(HPD)的现象,即免疫检查点治疗后肿瘤发生反常的加速生长,首次评效时肿瘤生长速率(TGR)比治疗前增加大于50%(△TGR>50%)。本文重点讨论ICIs 治疗中HPD的相关问题,如HPD的发现过程、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CA2 胚系突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后超进展 一例及文献复习
    周熙鹏,韦笑,张恋茹,谢丽,刘宝瑞
    2021, 28(7):761-764.
    [摘要](379) [HTML](0) [PDF 2.06 M](525)
    摘要:
    6  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霍庚崴 宋莹 陈卫东 种道群 贾沙沙 陈鹏
    2021, 28(2):165-1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2.010
    [摘要](344) [HTML](0) [PDF 796.43 K](743)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 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关于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疗效影响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2 505例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的应用可显著缩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的PFS(HR=1.14,95%CI=1.04-1.26,P=0.005)和OS(HR=1.30,95%CI=1.14-1.47,P<0.0001)。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之前、同步或之后应用抗生素可能显著缩短PFS和OS,对疗效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新探索、新挑战
    白日兰,崔久嵬
    2021, 28(5):419-4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1.05.001
    [摘要](543) [HTML](0) [PDF 974.52 K](1301)
    摘要:
    近年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抗 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多项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激活免疫系统的同时可导致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 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或需要中止治疗。近几年,随着 ICI 治疗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 irAE 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谱及其有效管理手段的开发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常见的 irAE 包括皮炎和甲状腺炎等,而 不同种类 ICI、不同治疗剂量或组合疗法,均可导致不同的 irAE 谱,同一 ICI 作用于不同肿瘤所致的不良反应谱亦有不同。目 前认为,irAE 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相关,包括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自身免疫耐受性的打破等,但其具体 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结合近年来在 ICI 治疗中 irAE 相关分子机制和预测标志物的关键理论和认识方面取得的诸多新进展,对 irAE 的发生特点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其预测性标志物开发、irAE 管理原则改进和治疗新探索进行述评。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