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WJCI报告收录期刊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CSCD源期刊

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抗癌协会优秀期刊

军队优秀医学期刊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摘 要]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策略,凭借其高安全性和“现货化”制 备的独特优势,展现出比CAR-T细胞疗法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深入论述了CAR-NK细胞的抗肿瘤机制,详细剖析了 其靶向识别机制、固有杀伤活性,以及通过特异性受体优化以增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的最新进展。对CAR-NK细胞 的多种细胞来源,包括外周血、脐带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及NK-92细胞等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总结了其在肿 瘤免疫微环境中面临的持久性不足、免疫抑制,以及抗原异质性等主要瓶颈,提出了CAR-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势、局限性及 未来发展与临床应用的方向。
    2025,32(1):9-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5.01.002
    摘要:
    [摘 要]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 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在治疗血液 系统肿瘤中的抵抗、生产周期长、个体化/价格昂贵,在实体瘤中的肿瘤异质性强/抗原逃逸、浸润能力不足、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反应性差等问题。 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尝试了众多新策略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普适性。作者根据自身对该领域研究 的认知,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关键问题及其应对解决策略进行述评,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思路。
    2025,32(1):14-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5.01.003
    摘要:
    [摘 要]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其在全部肺癌病例中约占13%~15%。初治SCLC患者虽然 对化疗和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容易复发,导致患者生存率较低。2018年以来,随着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相继成 功,SCLC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同时,免疫治疗在局限 期SCLC中也取得了初步成功。SCLC的免疫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免疫治疗整体上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缺乏有效的预 测生物标志物,对复发/难治性SCLC缺少治疗手段,SCLC免疫治疗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回顾国内外SCLC免疫治疗临床 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不同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生物标志物及新型免疫治疗靶点,探讨SCLC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和发展前景。
    2025,32(1):24-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5.01.004
    摘要:
    [摘 要]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细胞固有的趋化作用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 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组织特异性归巢及易穿过生物屏障等多重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 段。本文系统论述免疫细胞的载药策略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作为载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 要优缺点,以及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2025,32(1):30-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5.01.005
    摘要:
    [摘 要]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 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各个类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周期进程及侵袭能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抑制剂在甲状腺癌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乙酰化修饰在参与甲状腺癌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探讨HDAC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 的理论依据和提出可行的治疗策略。
    2025,32(1):38-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5.01.006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KH型剪切调节蛋白(KHSRP)靶向调控JAK1/STAT3信号轴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细胞增殖、迁移 和侵袭及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淮河医院确诊的64例AEG组织和癌旁组织 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AEG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HSRP的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AEG细胞OE-19、TE-7、BIC-1、 FLO-1、SK-GT-4、BE-3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KHSRP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载体对KHSRP进行敲减和过表达处理, 分别转染 OE-19 与 TE-7 细胞、FLO-1 与 SK-GT-4 细胞,实验分为 sh-NC 组、sh-KHSRP 组和 Vector 组、KHSRP 过表达组(KHSRP 组)。采用qPCR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效率,CCK-8法、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敲减或过表达KHSRP对AEG细胞增殖、迁移和 侵袭的影响。构建小鼠异种移植瘤和肺转移模型,观察KHSRP对移植瘤体内生长和转移的作用。WB法验证KHSRP靶向JAK/ STAT信号通路。细胞拯救实验验证KHSRP是否通过调节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AEG细胞的恶性进程。结果:与癌旁组织 相比,AEG组织中KHSR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或P < 0.01)。细胞功能实验分析显示,KHSRP过表达在体外均显著促进 AE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 < 0.05或P < 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KHSRP在裸鼠体内具有促进AEG细胞移植瘤生长与肺 转移的作用(P < 0.05 或 P < 0.01)。在敲减 KHSRP 后,JAK/STAT 信号通路中 JAK1、STAT3 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过表达 KHSRP后情况则均反之(P < 0.05或P < 0.01)。细胞拯救实验显示,KHSRP可以逆转敲减JAK1/STAT3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的抑制作用(P < 0.05或P < 0.01)。结论:KHSRP通过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调控AEG细胞转移的恶性进程,KHSRP有望 成为AEG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12,19(5):550-5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8
    [摘要] (2464) [HTML] (0) [PDF 236.31 K] (42493)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阶段、多因素,基因改变与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一种最为重要的修饰,MDS患者常表现为总体DNA高甲基化。使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降低总体甲基化水平,在MDS患者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临床反应及血液学改善。DNMT抑制剂可分为两类: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 5-Aza-CdR)、地西他滨(5-Aza-2-deoxycytidine, decitabine)等核苷和核苷衍生物类抑制剂,它们可提高MDS患者的临床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及血液学改善,但缓解率、疗效尚不够令人满意;肼苯哒嗪等非核苷类抑制剂。非核苷类抑制剂与丙戊酸镁联合应用治疗MDS获得成功,为MDS去甲基化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启了一种新思路。
    2016,23(2):149-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2.001
    [摘要] (3079) [HTML] (0) [PDF 440.97 K] (23018)
    摘要: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近年来因其疗效显著而备受瞩目。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和DC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CAR-T)技术和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功能的CTLA-4和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分别在血液肿瘤及黑素瘤等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适应性肿瘤病种并控制其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成为日后研究重点;NK 细胞也将利用CAR技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一步增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DC作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的治疗性肿瘤疫苗,在证明其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疗效成为关注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进展及该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一分析与展望。
    2018,25(1):23-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1.004
    [摘要] (998) [HTML] (0) [PDF 597.23 K] (12271)
    摘要:
    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男性常见病之一,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举足轻重,但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分歧并没有解决。如何相对统一认识,进行合理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全程管理,让患者获得最佳疗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国内外指南以及临床试验结果,对目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系列问题,如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选择、预后随访等作了详细总结及分析。
    2010,17(1):57-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1.011
    [摘要] (2740) [HTML] (0) [PDF 0.00 Byte] (11494)
    摘要:
    目的:制备携带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 1)的重组腺病毒乳酸聚乙烯醇(poly DL lactide poly,PELA)微球,探讨其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双乳液体系,以可降解的生物材料PELA包被携带TIMP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制成微球,测定其粒径、载病毒量、包封率及释放规律。重组腺病毒微球感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感染效率,透射电镜观测超微结构,半定量RT PCR检测TIMP 1 mRNA表达;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结果:成功构建包载TIMP 1重组腺病毒的PELA微球,直径约1.965 μm,包封率为60%,载病毒率为10.5×108efu/mg,在120 h内释放病毒量接近60%,总的释放时间长于240 h。空白微球无毒性PELA病毒微球感染HepG2细胞后,细胞稳定表达TIMP 1 mRNA;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表达47%。结论:包载TIMP 1重组腺病毒的PELA微球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为化学高分子载体运载基因治疗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